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王宝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9期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是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是行为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巩固并升华就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掌握合理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得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相差是很小的,因而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数学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课上没有机会解决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考,当堂消化学习内容。为此,教师要重视以下几点: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学会适当的表扬与巧妙的批评相结合,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专心听课、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4.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一切新知识的源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因素,小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思考具体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将问题形象化,从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将问题形象化时,要注意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一致,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保持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首先在学生接收了问题后要给足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充分的运用自己的大脑,其次给他们提出自己思考结果或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相互交流,以促进教师了解不同学生思维的异同并进行指导,也使学生各自了解自身思考的局限或不足,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对所有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肯定,保持其思考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加注意,从各方面提高其自信心,使其大胆的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作题时,让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国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科技创新导报,2008,(16).

[2]陈明宽.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9).

[3]李小友,林丽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培养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7,(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