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判断辨析题

第一章 绪论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 民族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第三章 民族发展

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 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错、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第四章 民族关系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群体之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民族问题

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错、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对、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

第六章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对、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错、我国的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 第七章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对、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八章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错、 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

错、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指行政管理权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错、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九章 民族干部政策

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 、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2.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对、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 第十章 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

错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机结合的方针。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 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错 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 第十一章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1.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

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