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开展随课微写作教学的三点建议
作者:魏寒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1期
【中图分类号】 G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随着微博、微信等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就与“微”息息相关。“微”其一义:小。另一义:精。随课微写作,简言之即伴随课文教学而进行的小而精的写作。
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是对管建刚老师的“指向作文的阅读教学”的教学理论的又一次充实。管建刚老师说:“作为教学的阅读,最终的指向是写作。你不能只是作家的欣赏者、崇拜者,你要有一种强大的写作感,要成为那个让别人来欣赏的作家。不一定人人都会成为作家,而语文教师的教学,却不能没有这样的梦想。”这段话里包涵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我们的学生学语文不只是为了会欣赏语文,而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让人欣赏的作家。第二层意思是我们教师要有把孩子们培养成未来的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的一个巧妙融合,是教师落实教学语文根本目标的一把金钥匙。2011年课标在阅读教学的建议里,没有提出通过阅读教学使孩子们习得一定的习作方法。习作教学的建议里也没有明确提出可以从阅读教学中去寻找习作方法。阅读和习作两张皮的现象日趋严重。随课微写作的提出,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今年九月南充之行,我省开展的随课微写作专题研讨活动,给我很深的启发。我认为,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每一课,每一文或者每一篇章,用微写作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许我们的写作教学就变成了水到渠成、顺手牵来的易事了;孩子们的习作方法的习得也就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了。
那么随课微写作的落实,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选好训练点是关键。随课微写作要明确第一要素:随课。第二要素:微。第三要素:写作。即微写作随课文(课堂)进行,训练点在“微”上下功夫。即一课一得,一写一得。有的课文人物对话具有典型性,就可以选择对话练习作为训练点;有的心理描写很有特点,就选心理描写为训练点。比如:我们学习了《穷人》这一课,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精彩。我们的微写作的训练点就可以选心理活动这个点。又比如《桥》这一课场景描写很有特点,那我们的训练点就可以选择场景描写。低段的儿歌童谣很有趣味性和典型性,我们的训练点就选儿歌童谣。还有如:写景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啊等等。
第二、选准训练突破口是智慧。一堂课,究竟在哪里来进行微写作训练,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突破口选准了,对孩子们的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面能力得到训练。如我县彭媛老师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中。她把“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漏出红红的脸颊,稻海泛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选为训练的突破口,让孩子们列举生活中秋天还有哪些景物?于是有了微写作的创作内容: 枫叶张开红红的(手掌、爪子---), 银杏扇起金黄的扇子,
葡萄挂起紫色的(灯笼、玛瑙、弹珠----),
玉米露出(金黄、金色--)的(水泡、牙齿、子弹---)。训练点是进行比喻句、排比句和写诗的训练。这个突破口就紧扣训练点,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强。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下子激发了,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又如鄢家小学的朱微老师在上三年级《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时,由于三年级起步作文,作文中对话描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朱微老师在本课想落实微写作训练点就是人物的对话。是选择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为突破口好呢?还是重新选择突破口?通过反复斟酌和结合三年级学生学情,她最终选择把文中:“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这一段为突破口。模仿老师和李四光对话的格式,扩写李四光和爸爸的对话。通过要求孩子们写:李四光跑去问爸爸:
“爸爸!爸爸!,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 “………………?” “………………。”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写到: “爸爸!爸爸!这块石头究竟是哪儿来的呢? “孩子,这块石头可能是被龙卷风卷到这儿来的吧!” “为什么龙卷风只卷来一块石头呢?”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有的写到:“爸爸,这块石头究竟是哪儿来的呢?” “孩子,这块石头可能是被猿人推到这儿来的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什么猿人只推来一块石头呢?”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 -----
第三、选择训练时机是技巧。什么时候进行微写作训练,课前?课中?课后?这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大考验。课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课后,有利于培养孩子反思的能力。又拿《穷人》为例,本节课我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穷人生活的贫穷和心灵的富裕。这是一个运用对比方法,用明线和暗线两线交叉进行教学的策略。那微写作训练就可以在开课前安排如:《乞丐》《我家的穷邻居》或《我家的穷亲戚》。通过孩子们的写作体会贫穷的一些现象。也可以在课中写桑娜矛盾心理的拓展:《我该怎么办》《西蒙,你醒醒吧》?既是对心理描写的训练,又是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一次反思。也可以课后拓展:《渔夫回家以后----》《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以后----》训练孩子想象力。不论在哪个时段进行训练,我们都应该做到四不:不为了微写作而写作、不为了随课而随课、不画蛇添足、不哗众取宠。
随课微写作是在传统小练笔基础上的一次传承和创新,本课题的提出是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又一次丰富和拓展:既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更是语文教学有效性、高效性的一种手段和教学策略。我们开始尝试研究本课题,实践本课题。我相信,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使语文教学愈加充满生命力。愿广大的语文教师加入我们的随课微写作研究,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