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三、总结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 0的运算 主备教师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授课 二、探究新知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四、课堂测评 五、归纳反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2.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多媒体课件 初备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思 什么?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练习二 主备教师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1.重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练习 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初备 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修改部分 二、师生互动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7题。 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用什么 方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什么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由学生独立填写。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来填的。 5、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乘、除法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6、完成教材第8页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师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巩固拓展 出示“练习二”第7~9题。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 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1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主备教师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教学目标 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与难点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二、新知探究 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 初备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65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课型 新授课 修改部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