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相继、创业艰辛难守成的奇怪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抛出问题,为颔联议论做铺垫. 6.
冷静剖析了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继承者贪图安逸享乐;因骄奢淫逸而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自取,不必为之惋惜悲伤;站在历史高度,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客观揭示了一切政权兴亡的规律。 【解析】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这是考查诗歌的章法结构。首联的作用一般有:扣题,总起全诗、在抒情时多用赋比兴对景起兴的手法引起话题,作为叙事诗的开头、交代起因等等。作答时可以从内容、技巧和结构等方面考虑,首联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其中霸主和孤身两词写出了开国之君白手起家夺取天下的艰辛。子孙多以百城降与上句形成对比,首联一开始就拈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揭示了继承者相继灭亡的历史规律,为后面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点睛: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类题目的解题方法:(1)认识诗歌的结构特点。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类题目的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结构技巧的类型名称;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王安石诗冷峻严苛,诗如其人的特点,作答时围绕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进行分析。诗首联一开始就严肃地指出了建都金陵诸国兴亡盛衰相继的历史现象,次联则冷静点明其原因:凡是取得二江建都金陵的开国之君,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取得天下,而其子孙往往轻易地把政权断送。进而又客观地指出这些政权所以败亡相继,主要是因为继承者享国以后,日趋奢靡逸乐。王安石站在历史高度,冷静严肃地揭示了一切政权兴亡的规律,并在三四两联以丰富的想象和怀古的诗情述说南朝旧事,以此与上半首相印证。 (二)
1.C(夺:改变) 2.A
(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错)
3.(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关键词:有司、慰遣、遂、已) (2)(朝廷)多次召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用政事来询问他们,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关键词:数、引纳、访、陈)
4.从圣贤立身之道:以伯夷、柳下惠引入话题,然后说若想归隐山林,如巢父、许由的无欲无求就罢了;如果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现在正是时候。
从现实的角度: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使处士得了恶名。希望先生为处士洗雪恶名。 参考翻译:
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黄琼最初因父亲的关系而任太子舍人,他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官署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答应。
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
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将他遣送至京城(或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这以前,朝廷召请的处士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说:听说你已经渡过伊水和洛水,接近万岁亭,是不是很快就能任官服从王命呢?君子有言:伯夷太偏执,柳下惠太不恭敬,所以传书中说‘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折中而不偏激’。这可是圣贤处世立身所珍视的。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心参政救助百姓的话,现在正是时候。自古以来,清明的政治少而坏风俗多,一定要等到尧、舜出世,那这对于志士来说恐怕根本就没有机会了。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希望先生能有深远的谋略,作出令众人叹服的成绩,为处士洗雪恶名。黄琼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
当初,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等到他居位任职,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在朝堂上议政争论时,没有人能够驳倒改变他的观点。当时连着出现灾异,黄琼便上书顺帝说:皇上应该打开石室,研读《河》和《洛》,同时命令史官整理史料,将皇上登位以前直至汉初所有灾异,与登位以来直到现在的灾异情况,一一登录上报,看看各个时期灾异发生的多少。并让近臣和儒生结合时政提出意见,经常引见公卿共议,检查政务得失。那些没有功绩德行的官僚应一律罢免。我看巴郡的黄错、汉阳的任棠,年岁在八九十岁,都是有名的隐逸高士。宜于引荐招纳,从而使其辅助陛下,实现大治理想。于是下诏书征召黄错等人。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又上书条陈政见,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灾,就从六个方面自我检查,躬行节俭,禁止女子干求请托,流放谗侫小人十三名,严惩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而今也应当检查政事,不足的地方,务必追求节俭朴实,让世人耳目一新。宫中所有地方,一律停止那些耗费巨大之事。明令近臣,必须遵守法纪,如有不肯改悔,就给以应得的处罚。常常会见公卿,招揽接纳儒学之士,询问政事,让他们陈述得失利弊。另外,狱中囚满为患,很多人死于狱中,这也触犯和气,招致灾旱。如能革除弊端从善如流,择用好的建议,那么就会灾消而福至了奏章呈上后,皇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掌管的人按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
5.辗漂泊的凄苦;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年华流逝的感叹;物是人非的感慨;壮志难酬的苦闷;对照名人后的自我调适。
6.视听描写相结合,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残缺之山、偏僻之店、乱啼之莺等意象,渲染了荒凉凄清的氛围,表达身处羁旅孤独与凄凉。 注释
(1)上虞:汉置隋废,故城在今浙江上虞西,地名虞宾,舜避丹朱于此。唐复置县,即今治。
(2)坏墙:谓颓垣败壁也。温庭筠诗:落笔龙蛇满坏墙,尽将老幼藏其间。 (3)漆园:故城在山东菏泽市北。《史记》:庄周尝为蒙漆园吏。又安徽定远、河南商丘皆有漆园,亦俱云庄周为吏处。非达:不达观也。凡喜怒哀乐为境遇所拘束,意识以是仍有沾滞,是谓非达观。贾谊赋:达人大观,物无不可。 (4)物:世间形形色色也。我:我见也。《庄子》有《齐物论》,其旨以为自是非彼者,物论也,因立说以齐之。 (三) 1. C 2. A 3. (1)
现在就是改了,以后一定还会再次发作,何不诚心归依佛门,想办法全部(一下子)消除干净?(2)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才不会被辱,知道停止才能让自己不懈怠。 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 4.
安国寺雅致脱俗;静坐安国寺无人打扰;身处安国寺可忘记尘世纷扰;身处安国寺可去除人生杂念。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在原文中是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意思是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相继挽留他。所以此处相率,应为相继的意思。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折。B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表示推测,也许、大概意思。C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被。D项,第一个者,表……的人;第二个者,判断句的标志。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复作,再次发作;盍,何不;洗,消除干净。第二句得分点:辱,被侮辱;殆,危险;谢,辞别。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请根据文章第三段,概括‘乐之’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明确答题区域,如文章第三段‘乐之’的原因,然后到文章的第三段,通读全段,筛选表现乐之原因的相关内容。根据文本阅读分析,相关内容应该在私窃乐之的前面,如茂林修竹,陂池亭榭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然后用现代汉语将这些内容整合概况即可。 参考译文:
宋元丰二年十二月,我任职吴兴地方的太守,由于得罪了权贵,皇上偏爱又不忍心责备我,所以把我降职为黄州地方的团练副职,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二年,即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后。初步安排了一下吃住的地方,收拾收拾卫生,收收一路劳累的心思,就开始闭门思过,寻找改过自新的方法。回忆以往的任职经历,觉得都跟那些权贵不是一路人,道不同啊,不是今天才得罪他们的。想改造自己的这一方面,又怕失去那一方面,各方面都思考了一下,也没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于是大声叹息说:正道压不住邪气,个人秉性胜不了歪风,不铲其根,而只除其枝叶,现在即使改了,以后老毛病还
会犯,何不皈依佛门一洗了之呢? 探得吴兴城南边有个安国寺,树木茂盛,竹子修美,景色不错。过一两天就去烧香打坐,深深的自我反省审察,心灵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身心全空,寻求罪过产生的原因是不可得了,心灵清净,杂念全无,感觉良好。早去晚归了五年的时间。
寺里有个和尚叫继连的,做和尚头七年被赐予佛衣,又过了七年,赐予他法号,他打算辞去离开,他的徒弟与父老都挽留他。继连笑着说:知道满足就不会爱到侮辱,懂得停止就不会有危险。最后还是辞去离开了。听说后我心里有点惭愧。元丰七年,我将调离吴兴要到汝这个地方去。继连说:本寺还没有文记,请我做一篇记。我推脱不了。
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女女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人苏轼做了这篇记。 5.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6.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诗人愁原因诗中一再提到,仔细筛选相关信息,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首联写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所见烟笼蒹葭,雾罩杨柳,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愁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写凉风突起,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写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朝代更替,世事沧桑,把诗人的吊古之愁油然而生。尾联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读懂颈联。该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答题时,先要明确手法是什么,再结合诗句指出该手法的运用在表达情感时的效果。
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表达效果,换一种问法就是:表达技巧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此联是写景,那么描写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2)表现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题答题时要具备三方面内容:一是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或表达什么样情感。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路。 (四)
1. D 2. D 3.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暴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 4.
年少成名,长于言辞,富有谋略,不愿为官,行事果决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卒有觉者,欲引去,如把觉翻译成睡觉,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该句意思是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此处分觉应为发觉,察觉,觉醒之意。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项,中其修饰名,意思是他的;中其作宾语,意思是他,两者不同。B项,中之意为的,结构助词;中之为宾语,意为他,代词。两者不同。C项,中以意为因为,连词;中以意为用,介词。D项,中的者均意为……的人。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两个之,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之放在修饰词和中心词之间,结构助词,的;造传言叱之,之放在动词之后,代词。再比如两个以,以语泄乃止,以后的语泄是主谓短语,以是连词,因为;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以后京兆司录是官职,是名词,以是介词,用。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先圈出句中的人名,如建封是指张建封,造是指温造;因,于是;妻,名词作动词,嫁给……为妻;结合文意知道,子作女儿意;以兄子为状语后置,应还原为因以兄子妻之。第二句中,乱,叛乱;谓意为认为;夷意为平定;以为,认为;能,可以。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全文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对人物进行直接的描写,那考生就应圈出人物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二是借助他人对人物进行侧面衬托,那么考生就应圈出文中与传主相关的人,根据他们的言行或评价来分析人物特点。如有的评价之词,可以拿来使用。本文每一段都体现出温造的不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