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读书 2.导入新课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
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 土地改革:
①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②原因: ③开始: ④法律依据: ⑤内容: ⑥实施: ⑦结果: ⑧历史意义:
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较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提问】
(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关系和共同历史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教师推荐与“土地改革”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9.小结: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10.教学板书设计
六、随堂练习
1.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 )
A.全国解放 B.镇压反革命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2.一位一直没有土地的农户一夜间分得田地三亩八分,该史实最早应在(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3.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4.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到1952年底,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