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能力的调查报告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一体化和新基层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自组建以来,在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创新进取、扎实工作,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也维护了系统良好形象。但是,面对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还必须正视食品药品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我所食品药品监管现状
随着市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今年食品药品监管所在对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基础上,还将接管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新职能调整后,按规定即便适当增加人员,在没有基层监管机构的情况下,村食品药品监管将无法落实,形成盲区。就区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而言,监管对象近2/3的数量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以我所为例,我所地处于西安市未央区兴隆路草二村原草滩街道办事处内负责监管辖区面积 18.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含社区)。现有餐饮单位23家,从业人员
69人,(包括:饭店、快餐店、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1家,从业人员3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对象3家,从业人员9人,流通环节监管对象28家,从业人员84人。食品药品监管对象覆盖街道、镇、乡、村。呈现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食品药品经营单位多、小、散、乱的特点。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学校、集体食堂存在问题突出,餐饮单位问题较多,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其原因是:企业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管理欠规范;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道德底线下降,法制意识淡薄;监管力量不足,手段落后,市场秩序不能得到有效规范;基层监管难度大,空白盲区多,信息不灵等也影响有效监管。
二、设立所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必要性
(一)实现食药监管覆盖到村,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深化基层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在全省(市、区)及其所有的乡(镇、街道、社区)设立食药监管机构,村一级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面打通监管毛细血管,实现食药安全监管“无死角”。协管员由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兼任,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二)现有监管体制的需要
新职能划转后,在所一级没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单靠区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力量,无法做到监管全覆盖,造成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没有保障。同时,所作为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也无法落实,监管体制的完善是落实政府责任的根本保障。
(三)实施科学监管的需要
基层监管区域广,工作量大、难度大,经营户分散,安全意识差。村是食品药品安全的重灾区,尤其是经济条件差,直接导致食品药品从业者的卫生意识、安全意识不到位,大量的培训、规范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更需要组织保障。由区级监管执法部门直接监管,检查周期长、监管效能低,无法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科学有效监管,所政府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将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能。
(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需要
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多数来自于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其流通也偏向基层市场,甚至一些偏远地区成为造假制假窝点,给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造成危害,所一级缺少监管部门,造成信息闭塞,信息传递慢,缺乏威慑力,给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造成违法犯罪行为难以及时查处。
三、目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医药产业城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村级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变少,一些常用必备药品无法买到,基层群众用药受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