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分析

作者:原久淞 吴杨 崔福涛 陈海涛 付丽 张智超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

[摘要]运行监控在综合气象观测中兼具监控调度与综合反馈的功能,在对综合气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控系统的设计构想,试图突破原有的技术,建立多元的观测监控技术,以实现监控保障与信息供应的相互联动。 [关键词]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2;TP277 [文献标识码]A

综合气象开展观测的监控系统,集合了设备运行、信息保障、数据观测等综合性的监控服务平台,通过对运行效能、数据监测展开研究,来完善观测业务,提高总体的监测质量,主要涵盖了装备运行、数据监控、信息管理等内容。 1 监控系统的内容

监控是将气象观测作为对象,经由动态信息的收集,来实现运行状态参数的分析,据此形成气象观测的运行数据库,综合分析可靠性与有效性,实现综合效能的评估,以形成故障维修、技术支持的监控过程,为综合观测提供保障以及决策支持。其中,数据监控在对气象数据进行一致性与可靠性研究的同时,实时推测数据检查的具体等级,以显示气象观测的质量评估结果,为技术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创造条件,并为开展维修保障以及资料分析基于数据支持,为评价可靠性的提高构建参考。此外,技术信息管理借助自动化管理,能够实现观测保障的实时监管,使其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全网气象状况的监控,发布的信息通过管理,为落实气象运行的全程监控提供各级保障,能够确保气象观测的稳定运行。另外,由于气象观测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可以采用分布式的技术路线进行监控系统的分级部署,基于不同用户实施应用服务。监控系统的分工侧重能够提供气象观测全网运行效益的综合分析,为技术保障提供依据。细化的监控能够提供可依据的监控运行状况,为切实开展监控供应、气象支持等提供数据分析的具体信息。在软件设计中,分级模式拥有不同侧重,能够为决策者进行运行态势、技术质量的分析,在气象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数据流程综合探测了数据评价,能及时提供具体的运行产品,提供基于差异化对象的准则,面向数据处理于监控服务主体。在后台运行中,负责数据的解析、生成以及具体的处理方法,在面向气象观测运行的系统中,可以应用模块化的门户设计,为用户提供展现技术与监控产品,接收相应的请求来实施服务。 2 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监控系统在综合气象的观测运行中,作为新型系统,其实施的主要困境在于能否面向需求,提供适宜的功能,并在功能设计上构建出详细的监控内容。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涵盖了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控设备、监控区域以及监控时间等要素,在观测运行、数据保障、监控质量的设计目的指导下,能够综合信息采集、统计处理等功能。因此,监控系统要把操作与控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布局来形成便捷的操作方式。 2.1 界面分区设计

根据现代化的气象观测要求,运行监控设计突破了针对设备运行的单一监控,应该以信息管理作为主导,获取综合气象运行的监控数据,借助故障报警来指挥跟踪信息,调度科学评估。在气象建设的发展中,综合观测系统也逐步摆脱人工操作,向着自动化的趋势进行快速转变,运行监控作为综合气象的保障也对监控平台的实际效率做出更高要求,但目前的气象监控系统所拥有的技术框架以及实际运行水平较为滞后,在业务技术明显落后观测运行的建设要求。基于综合气象的监控具有共性与内在联系,在界面的分区设计中,要依据模块划分的原则,将相关联的内容统一在一定的框架,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监控系统的组合。基于界面分区技术,监控界面包括操作区、陈列区、引擎区等不同功能,能够实现功能菜单的引擎以及分类定位的操作,将气象观测的信息显示在不同区域中,借助地图、表格、图形等方式为查询提供支持,以实现监控的保障功能。 2.2 监控内容设计

气象观测的监控主要是设备以及数据两个维度,也就是将设备与区域设置为搜索引擎,以便实现快速定位来显示运行状态的数据内容。监控内容设计关系到信息平台的建立,一体化的平台要以国家为指导,其他区域为主体进行监控信息的维护,监控体系需要各级协作联动来完成,在综合气象观测的设计中,要创建创新的监控业务内容,逐步提高监控能力,以确保质量作为核心围绕不同类型的设备实施监控。考虑到运行监控系统不同于其他的工具软件,为了更好地迎合众多流程以及多重业务内容,在设计中就要不断完善数据算法。监控平台关系到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具体的运行体系以及衔接工作有待于完善,为解决气象监控信息匮乏的现象,就要逐步加强相关的监控技术设计,运用新理念来指导平台的搭建。随着监控内容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想为监控提供信息支持最大化,相关的监控内容也要面对需求进行调整,要吸纳通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内容,为了实现综合化的运行保障提供联合的信息内容,以满足监控内容设计的现代化要求。 2.3 保障优化设计

保障优化设计是以技术作为核心,借助身份编码作为主线进行功能的展开,从装备采购、检查维修等周期入手,核查监控装备的管理档案,实现信息化监控,以提高业务支持。气象观测运行的现代化,要包括观测的现代化与装备的现代化,运行监控作为保障的关键点,在信息技术的革新下,相关的监控日益成为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综合监控与指挥的功能,构建维修保障、供应评估的互动模式。监控系统要着力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现象,不仅仅依赖于观测资料,设立质量检查等多样手段的信息管理技术,力图实现融合监控保障与信息供应的联动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大力解决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制仿真与报警等新型监控系统,开展故障参数的相关研究,研制编码信息等监控信息化技术,争取实现实时关联的监控系统。 2.4 其他内容设计

其他内容设计包括环境监控的信息与管理,环境监控涵盖了实时监控与照片监控,主要提供信息管理的功能,利用观测站、雷达站、探空站等基础信息提供权限、系统等参数的维护。逐步建立实时掌握观测网的主动性,通过气象运行的评估,来提高观测质量,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将时间与空间的数据进行统一,降低错误数量,提高监控的运行质量。通过探空的分析,提供实时数据的气象服务数据,在重大气象的运行中为气象探测的运行提供保障与支撑。监控系统的设计要能够符合效能评价的要求,促使相关部门大幅提高运行效率,改变被动的监控地位。在天气突变时,要分级响应性能检查,根据监控结果做好调配,为关键时期的保障提供数据监控。 3 结束语

根据气象建设的具体要求,我国开展综合气象运行监控的过程中,要坚持实时监控的原则,通过发达的多种管理技术,确保获取气象运行状态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实时在线监控,第一时间实现故障报警,为后续的维护活动提供参考,自动跟踪数据信息,及时调度多种配件,综合监控保障与科学评估体系。此外,具体的气象运行监控还要借助设备实现,提供数据支持,将有效数据推送到各部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改进,切实提高监控的总体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海河,孟昭林,张春晖,等.综合气象运行监控系统[J].气象,2011,37(10):1291-1300.

[2] 裴翀,宋连春,吴可军,等.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设计与实践[J].气象,2011,37(02):213-218.

[3] 李雁,裴翀,郭亚田,等.中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J].资源科学,2011,32(19):1679-168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