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实施的初步想法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我国部分地区制订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倡导开展地区和学校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浙江省也出台了关于开设拓展性课程的相关意见,不少学校也开始尝试开设数学拓展性课程。上述两类新设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通性。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地区和学校发现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有一定的难度,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辟专栏,就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和数学学科拓展性课程的建设情况展开讨论,热忱欢迎相关专家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摘 要】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数学问题为基础,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把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进行,以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生活、生动的一门课程。和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它以其独有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生成性被广大教师认可,然而,如果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不太清楚的地方。因此,如何展开数学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 实践 活动 课程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我国部分地区制订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以北京市为例,明确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可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开设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内容如何开发并实施? 《辞海》中对“学科”二字是这样定义的:“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教学科目’的简称,也称‘科目’。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和技能范围的单位,如中小学的数学、语文、英语等。”[1]一提到“实践”二字,会很自然地想起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应该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亲身经历、自主参与来使行动成为事实。“活动课程”中的“活动”存在很多定义,在西方世界里,杜威的“活动”(activity)是指对环境的“主动地”(active)“做”(doing,“行动”),而卢梭的“活动”是指一种本能的天性运动。不管怎么定义,“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确切地说,应该是由一系列学生的活动构成的,没有“活动”这个中介,也就无所谓“学科实践活动过程”。“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宋年间,但与现代意义最接近的“课
程”一词源于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论学》,书中多次提到课程,这里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What Knowledee is of Most Worth? 》]一文,意指“教学内容的学习进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术语也发生了多种变化,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基础》中将课程的定义归纳为:“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2]
按照以上的理解,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这样一门课程:以数学问题为基础,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实践为中心的一门课程,它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中,在学生的活动中,把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进行,以使学校教育真正地生活化。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和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它具有以下几点变化:首先是内容上的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数学学科课程不同,它没有固定的内容,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