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系列棉花品种

受害率2%,,蕾铃受害率1.1%;1996年全国抗虫棉区试结果,常规治虫条件下中棉所31顶尖受害率3.89%,蕾铃受害率8.35%,少治虫条件下顶尖受害率5.8%,蕾铃受害率9.75%,抗枯萎耐黄萎。枯萎病指4.3,黄萎病指7.7o

纤维品质:纤维品质优良。2.5%跨长28.7mm,比强度22.5克/Tex,纤维整齐度47.3%-48.6%,麦克隆值4.1。

中棉所32——中熟转Bt基因抗虫棉

中棉所32(R-68)是以中棉所门为母本,转Bt抗虫棉种质系为父本迸行杂交转育,经连续多代抗性鉴定和选择育成的中熟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一、特征特性 中棉所32生育期135天左右。植株近筒形,松紧适中;株高中等,茎秆较壮;叶片呈深绿色,中等大小,叶缘缺刻较深,叶量适中,铃形呈卵圆形,铃重5.3克以上,果枝节位7个左古,子指10克左右,衣分41%,该品种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稳健

二、产量水平:1996一1997年中棉所32参加了山西省抗虫棉生产试验。两年平均皮棉产量73.25公千/亩,比对照品种晋棉12和中棉所I9增产7.04%;

三、纤维品质:2.5%,跨长28.0一28.6毫米,比强度19.9一22.5克/Tex,麦克隆值4.4左右各项纤维品质指标符合棉纺工业要求

四、抗虫性:中棉所 32尚抗棉铃虫据1996年山西省生产试验结果:因棉铃虫危害其蕾铃受害率仅为3.4%,比对照晋棉12(其蕾铃受害率31.9%)减少28.5个百分点,另据中棉所1995--1997年试验,因棉铃虫危害植株断头率为零棉铃虫正常发生年份,可减少治虫80%而不影响产量。因减少治虫用药量,蚜虫人敌得到保护,可减少棉蚜为害。

五、抗病性:据中棉所棺保室鉴定结果:中棉所32枯萎病指2.37,黄萎病指10.0—14.9,属抗枯黄萎病类。

抗黄萎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3号

中棉所33号(原系中c378)是以中10一211系为母本,花苞无蜜腺材料15173为父本杂交,通过连续单株选择、异地生态鉴定、海南加代、病圃和旱棚筛选及全程逆境鉴定技术相结合,于1990年育成。 1998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棉所33号是国内通过审定的第一个窄卷苞叶棉花品种。

一、特证特性:1.生育期120天左右,比晋棉12早熟5天,属中早熟品种。2.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有微茸毛,叶片呈浅绿色,中等偏小,叶缘上翘,叶脉较粗;苞叶窄而上部扭曲,覆盖棉铃仅三分之一左右,易防治虫害;花色白,铃呈椭圆形有尖。3.出苗好,发育快,易早发,株高中等,植株近筒形,较紧凑,烂铃少,吐絮畅,僵瓣少;霜前花率90%以上,单株结铃14.1~16.4个,铃重5~7克,子指11克,衣分38%左右

二、产耐水平:1994~1995年参加全国棉花耐旱品种联合试验,山西省试点平均霜前皮棉715.95kg·hm-2,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21.6%。1995~1996年参加山西省中早熟棉区抗病品种直接生产试验,两年平均皮棉产量1017.gkg .hm-2,比晋棉12增产18.2%。

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4

中棉所34(原代号中135)是中棉所9号为母本、与引自美国的岱字棉45A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棉花新品种。

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7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8年4月9日经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中棉所340.

形态特征:植株塔形,果枝皿型。茎秆较粗壮。紫红。稍软、有弹性,茸毛较少。第一果枝节位6~7节,下部果枝较长,中部向上逐步变短,果节长度10~15厘米,多数果枝第一果节较长。叶片大小适中,叶片厚、色深绿,缺刻中度,皱折明显,透光性好。花冠较大,乳白色略带杏黄,花药黄色。柱头棒状,与花药顶端平齐。铃柄长度2~2.5厘米。铃短卵园形、中部膨大、饱满、有尖,五室,铃壳薄、吐絮畅,铃面光滑,向阳面有日光褐斑。种子较小,被灰白色短绒,不孕籽少。

生育特性:出苗一般,苗期长势较弱,不耐低温。蕾期稳健,中后期转旺,花铃期长势壮。生殖生长快,有后劲,早熟不早衰。霜前花率92%。生育期135天。

产量水平:结铃性强,单株铃数16~20个。铃大、铃重5.8克,衣分42%,属高产、稳产品种类型。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皮棉总产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143.0kg.mh-2和 1047.0kg·mh-2(7.2公斤/亩和69.8公斤/亩),霜前皮棉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10.7%。 1997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总产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386.0kg·mh-2和 1273.5kg·mh-2(92.4公斤/亩和84.9公斤/亩),霜前皮棉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14.0%。大面积生产示范,一般中等肥水地皮棉产量1050~1200kg·mh-2(70~80公斤/亩),高肥水地皮棉产量1500~1800kg·mh-2(100~120公斤/亩),高产地块皮棉产量可达2250kg·mg-2(15公斤/亩)

纤维品质:河南省区试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29.2毫米,比强度20.5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5,环缕纱强116,气纺品质1772。纤维洁白,品质较好,可纺细支纱。

抗病性: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鉴定,枯萎病指9.8,黄萎病指23.4,属抗耐桔、黄萎病类型。

适宜地区:适宜黄河流域棉区一熟春播和黄河以南棉区育苗移栽麦棉两熟种植。

栽培要点:由于种子较小、籽指9.8克,播前要精细粒选,晒3~4天促进后熟。作一熟春播4月 20日前后播种,播种量45kg·mh-2(3公斤/亩)密度52500~60000株kg·mh-2(3500~4000株/亩),如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麦棉两熟种植要采用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宜采用4:2式,1.5~l.6m一带,4行小麦,两行棉花,预留棉行宽0.9-1.0m。4月初育苗,5月中旬移栽,密度45000~52500株·mh-2(3000~3500株/亩);

田间管理措施: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壮苗早发。施足底肥,苗期可适当施提苗肥;中后期控制肥水,整个生育期间要前促后后控,花铃期要注意化控促早熟。

优质、丰产、中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5\

该品种由我院棉花所育成,于1999年先后通过河南、山东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品质特性:纤维2.5%跨长30.2mm,比强度22.3g/特克斯,麦克隆值4.3,气纺品质1946分,达上等优级,黄色深度为8.0,是同类区试中黄杂最少的品种。

2.产量水平:适于黄河流域产量为75-90kg/亩,比对照增产10-25%;在新疆地区产量为147kg/亩,比对照增产30%以上。

3.一般农艺性状:株形清秀呈塔形,植株通风透光性好,不易旺长;铃长卵园形,铃重达5.7g,吐絮畅,含絮适中,易收摘。

4.适宜推广地区:适于黄河流域一熟和麦棉春套、新疆南疆中熟棉区种植。

5.栽培技术要点:黄河以南育苗为4月10日,密度为3000株/亩;黄河以北直播为4月20日,密度为3500株/亩;南疆地膜覆盖播种4月10日,密度为11000株/亩。要求肥力充足,以基肥为主,早施花铃肥,防止早衰,化调用量适当减少。

中棉所35 是针对黄淮棉区麦棉春套和新疆南疆一熟棉区需要选育的陆地棉中早熟品种。1990年以早熟、丰产品系中23021(组合: {[(陕4×唐古拉斯)西农中3]×中棉所10}×中棉所16)为母本,以抗病、优质杂交材料(中棉所12×川1704)为父本杂交,通过秋季南繁加代、春季3-2式麦棉春套生态条件的选育,1995年育成早熟、丰产、适应麦棉春套的棉花新品系中9409及姊妹系中9418。 1999年4~5 月先后通过河南、山东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中棉所35。

1产量表现

中棉所35 在麦棉春套和南疆中熟的条件下均表现早熟、丰产,解决了棉花生产中的迟发、晚熟等难题,为黄河流域春套两熟和南疆中熟棉花生产提供了理想的棉花配套品种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在黄河流域的山东省中熟(一熟)区试中表现丰产,进一步说明该品种既早熟又具有巨大的丰产潜力,是近年来丰产、早熟育种方面的重要进展。

2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结果,纤维2.5%跨长30.2mm,比强度22.3cN/tex,麦克隆值4.3,气纺品质1946分,达上等优级,尤其纤维色泽洁白黄色深度仅为7.7,是这两个区试中黄染最少的品种。

3抗病性

根据河南省和黄河流域麦套春棉区试的结果,枯萎病指3.4,黄萎病指28.4,属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

4选育经验

中棉所35 是在河南安阳的麦棉春套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其基本指导思想源于在病圃条件下筛选抗病品种。棉花从播种到小麦收获有近50天的共生期,这期间的间歇性干旱、高湿及寡照、病害严重等逆境,对棉花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要求棉花麦收前生长稳健、麦收后生长迅速。利用套作生态条件对育种材料进行诱导与筛选,使得当选的材料表现出多逆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为了增加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