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及对嘉兴的启示(一)
论文关键词:韩国创新型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产学研结合经济增长方式
论文摘要:从创新型国家的定义入手,指出了创新型国家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接着对韩国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四个特征进行具体阐述。在分析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上,对嘉兴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初步探索进行了阐述。
韩国是从一个落后国家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成功范例。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2美元,与我国当时水平大体相当。到了2005年,韩国达到12000美元,等于我国的l0倍,现在韩国人口只有4700万,经济总量却大致相当于我国40%。在半导体、汽车、钢铁、电子、信息、通讯等众多领域,韩国虽然都比我国起步晚,但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经走到我们前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韩国始终坚持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关键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升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成功实现了由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向位于世界前沿的创新型国家的转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种后进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典范,也为嘉兴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1韩国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国际上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而作为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是创新资金投入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目前的创新型国家,研究与发展资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二是科技创新必须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必须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三是必须要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目前的创新型国家,对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世界公认的20个创新型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到全世界的99%if]。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数据,韩国的科学竞争力从2004年排名第19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12位。国家技术竞争力也从2004年的第l9位提升至2006年的第6位。韩国已经成为经合发展组织中的创新型国家并得到国际认可。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韩国采取的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科技发展模式,韩国各级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官产学研协同技术开发”行为,提高企业技术研发的水平和效率,使韩国的区域创新体系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业绩。韩国作为创新型国家,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I.1增加对创新资金的投入
韩国的科技经费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从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每年增加科研预算,R&D占GDP的比重一直呈递增的趋势,以2005年为例,韩国2005年国内的研发总额(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和民间的)为24.15万亿韩元,占GDP的2.99%,居世界第7位,研发投资高于美国(2.68%)、德国(2.49%)、法国(2.16%)等主要发达国家。从2005年至2006年增加了14.2%,超过了同期总预算的5.9%。政府还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援,主要形式有政策性金融扶持和技术开发基金等形式,政策金融中包括了政府财政拨款和各种政策性贷款。 1.2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
韩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高科技开发,从1982年确立“科技立国”的战略开始,总统每季度主持召开·次“科技振兴大会”,制定和调整科技政策。1999年,政府通过了《科学技术革新特别法》,决定设立以总统为首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提出的科研计划,强化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领导。进入新世纪之后,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格局,韩国对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明确提出了“第二次科技立国”的口号,并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宏观科技管理体制、科技研发投资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力推进韩国的科技振兴政策。 1.3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
从2O世纪8O年代末开始,韩国企业纷纷设立技术研究所,加强独创技术和产品核心技术的独立研究开发。不仅企业附设的技术研究所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47家猛增至1999年的4121家,企业研究人员由数千人增至近9万人;企业的R&D投入也由1989年的约28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约133亿美元,在国家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自90年代以来每年都达80%以上,超过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韩国的大企业是其技术研究开发的主力,在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投资中大企业占83.1%,中小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为16.9%。但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投资占其销售额的2.61%,高于大企业1.98%的比例。且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方式中,70.2%为独立开发,22.9%为合作开发。这表明中小企业独立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日益活跃。 1.4创新产出高
韩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研发与生产不脱节。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研发项目,集中力量搞对国家经济拉动作用大和市场潜力大的科学技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据统计,韩国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是世界最快的。目前,韩国在研发方面的一些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在2002年企业研究人员每千人注册的专利数居世界第一位。由于研发投入的增加,2006年韩国科技工作者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ET)》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为4747件,排世界第6位。2005年,被全球科学文献引用的韩国科学家论文数量居世界第14位(共23048篇)。2005年由于韩国产品质量的提高激发了海外对于韩国技术的需求,韩国技术出口额达到16.2亿美元,年增长l4.7%。 2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经验 2.1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待
韩国走的是“引进一消化吸收一创新”的发展道路,其中韩国政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十分注重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和调控科技的系统化发展,充分保证韩国科技发展的连续性和速度。归纳起来,韩国政府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所采用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是适度引进、注重消化吸收的政策。在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本国的技术力量,并不断开发自主技术,提高国家整体技术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技术引进方式上,严格禁止一揽子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做法,鼓励企业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关键技术、设备。 二是对技术开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了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为确保政府的税收支援政策落到实处,通过修改国家有关规定,将技术开发组织(企业研究所等)作为法定支持对象确定下来。
三是灵活运用政府采购政策。韩国法律规定各部门可以在高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情况下,优先采购本国产品。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一些中小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政府实施收购,并出资支持中试和产业化;政府也要求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国产产品。法律还规定,公共机关要参照本部门预算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采购中小企业产品计戈,报国会审议后予以公布。 2.2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
韩国政府通过必要的政府鼓励和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这些年,韩国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人都在不断增加。正是这种“举国体制”,使得韩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庞大的技术储备,有重点地选择科技突破项目,并且形成了高科技规模化产业链。此外,韩国政府确立了科技政策调整思路,科技开发战略由过去的跟踪模仿向创造性的一流科学技术转变,国家研发管理体制由过去部门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科研开发由强调投入和拓展研究领域转向提高研究质量和强化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国家研究开发体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由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为主向产学研均衡发展转变。
2.3拥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
韩国经济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大企业在技术进步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韩国诸如汽车、半导体、石化、造船、钢铁、家电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中,创新主体无不都是大企业。在近年来统计的世界100家大工业公司中,韩国占了6家,名列世界第6位,仅次于美、日、德、英、法。正是有了这批大企业,才能聚集人才、汇聚资金,不断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韩国政府还通过危机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的目标,推动企业增加创新的投入。如在提高韩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过程中,政府制定了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指令三家汽车生产商——现代、起亚和大宇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地向政府汇报情况。韩国政府的汽车计划非常具体,如本地的车型必须是世界最新车型,国产化率至少要达到95%,生产成本不能高手2000美元,等等。这些高目标对于当时的汽车厂商形成了“危机”和“压力”,推动了韩国汽车产业内部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得创新能力迅速增强。
2.4选择重点领域进行突破,以局部技术优势带动国家整体科技进步. 韩国在推动本国技术创新能力时,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选择若干个对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的科技领域进行重点投入,支持该领域的企业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尽可能地在局部领域形成科技创新突破,进而带动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科技实力提升。如在1982年,韩国实施“核心技术开发事业”,确定半导体、计算机、机械和化工等领域作为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植。1991年,韩国政府又提出了长达lO年的“先导技术开发事业”,确定17项高新技术研究项目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1997年,韩国制定并实施了《科技革新五年计划》,确定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技术、能源技术、机电一体化和系统工程、新材料等六大领域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在2000年度的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的(2025年构想:韩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中,再次将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机械电子学、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列为韩国未来的主要科技发展方向。‘6在进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过程中,韩国又非常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产业技术突破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