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探讨
卢启程( 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建构主义在教学中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指出了知识学习的困难性, 对于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大学习主体进行复杂性知识
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在简要回顾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的建构主义基础, 研究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 计。
【关键词】建构主义; 体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目标行为化、达标过程的控制化、结果评价客观化、定量化和形式化。这种过分强调“物理”、“事理”的方法论取向, 正受到人们的大量质疑。甚至有人认为, 这也许正是教学设计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的根源。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 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 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 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 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建构主义思潮在国际教育界影响巨大, 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重大发展。但是, 我国目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基础教育改革, 不少流于形式, 有些甚至走向了传统模式的另一个极端: 放任学生自由“建构”。有些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能“放”不能“收”,丧失了教育的标准.
基于以上认识, 结合教学实践, 本文将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和以系统化方法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综合起来研究。认为强调客观主义的教学设计和突出学习主体主观性的建构主义解释了学习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两种观点, 在不同的学习情景下是互补的。本文在简要回顾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体验式教学的建构主义基础, 研究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模式。 一、教学设计理论的回顾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设计的内涵是: 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系统地分析教学各要素, 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计划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制定教学策略和选择教学媒体, 计划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检查教学目标, 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收获。教学设计的外延是教学设计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以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为对象来研究教学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领域曾经历了从早期的媒体观、初期的系统观、狭义系统观到标准系统观和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并逐渐突现出关注“合理有序”的硬系统思维和“统揽全局”的软系统思维的分野。巴纳锡(B. H. Banathy) 区分出四代教学设计方式。第四代设计理念表明, 该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 共同承担着设计的责任, 即我们能对设计我们的系统负责, 我们也必须学会如何设计这样的系统基丁这样一种理解, 设计过程必然是与学习的过程整合在一起的。
从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 可以认为教学设计是系统工程在教育领域渗透的产物, 系统工程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是系统化和科学化。
1.系统化教学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一个本质特征是系统化,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将教学活动看作一个系统; 用经典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策划。 2.科学化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化”就是客观性———事实的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以及对事实描述的数量化和形式化。教学和课程领域追随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化”的途径就是“行为化”, 其核心概念是“行为目标”。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旨在解决教学问题的人类活动, 对这种活动的表述涉及以下几方面: 设计活动的性质、目的、条件及活动范围; 设计活动的步骤及具体方法; 设计活动中运用的法则或规则; 设计活动的评价准则。 二、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
教学设计领域研究的深入始终依赖于教育心理学, 尤其是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强调教学设计是架设理论与实践之间桥梁的联系科学的同时, 许多研究者对作为描述性理论的学习理论与作为处方性理论的教学理论进行了区分。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理论构成了教学理论的最佳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习理论可以作为派生教学理论的基本来源。为此, 他认为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 而教学理论是处方性的和规范性的, 教学理论是学习理论的一种推衍。
( 一) 建构主义与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借鉴吸收了生命哲学、情感心理学、后现代知识论、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 体验对于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对人的深深关切, 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所在。体验教学是基于生命的教学。因为, “教育是依靠人的特殊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 它最终或基本上是由一个带有整体性、活动性和生长性的生命自己实现的”。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基础的, 并遵从它的基本理念, 即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认识, 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只能由他自己完成学习, 必须是学习者主动的活动体验来完成心理表征的建构, 而且任何对象都能为学习者所体验。其次,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 其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我们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 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作用。师生的合作是必须的, 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否则, 只有主动体验就会导致无秩序的状况另外,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同时, 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间的对话, 在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基础上, 使学生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理解, 学习者不仅充分自主体验各个对象, 并在一定情境及人际关系中交流, 以最终完成对自己的心理表征的建构。也就是说, 学习是主体主动体验———建构的过程。
( 二) 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要求和体验客体的客观要求不同, 体验又有层次之分, 根据主体体验的深度不同, 可将体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 模糊体验, 要求对事物的总体轮廓, 对事物有一个模糊的整体感知。第一层:具体体验要求对事物的特征有清晰的印象, 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三层:升华体验这是体验的最高层次。通过升华体验, 把所获得的认知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并能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 指导实践。基于上述认识, 本文进一步把建构主义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为归纳五个阶段:教学准备———情境设置———主体体验———评价体验———迁移体验。 三、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上述认识, 结合对体验式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的理解, 总结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教学设计把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和实践联系起来,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模式。运用系统化方法, 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模式它以教学任务为导向, 分析学习者, 确定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内容, 借助教学资源和条件, 建立以问题( 或者是项目、案例、分歧) 为基础的学习任务。围绕此学习任务标, 通过设计和整合“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学习管理”形成学习教学系统。这些系统因素共同服务于由学习者、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所决定的学习任务( 问题、案例、项目、分歧等)这一核心。每一过程结束需要有教学评价, 依据此评价和反馈对教学系统进行优化, 这也是教学设计得以完善和提高的基础和保障。
1.分析学习者特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分析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的基础, 也是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主要依据,从而决定着整个教学系统的设计。
2. 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 使目标导向的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及对这些主体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