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构建“学导式学习化”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

学为主体,先学后教,教学合一

二、要求: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2.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

3.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 4.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 5.开放性(有可供学生思考拓展的“留白处”); 6.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三、备课:

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课堂组织实践

——→ 课后反思补充。

四、上课:

基本环节(五环节) :

“明确目标—→尝试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

标拓展”

1

(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

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尝试自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出示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 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尝试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

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

2

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 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

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尝试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

3

该是将“学路”和“教路” 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 “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

4

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 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

内容明确) 。 (2)五备: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 点” (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