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六年级25 伯牙绝弦(导学案)

2019年最新WORD精品文档

25 伯牙绝弦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1.组织语言,复述故事。

2.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等,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谈话导入,解题质疑 1.创境导入: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我们能受到美的熏陶。艺术可以是一首动听的歌曲,可以是一幅生动的画,也可以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伯牙绝弦》这篇课文一起感受艺术的魅力。(出示课件)

2.解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强调“弦”的读音,指名学生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3.预习反馈交流。

初步了解:(1)伯牙和钟子期其人;(2)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4.明确学习内容及方法。 师:本课只用了7个字就展现出伯牙和子期之间高尚真挚的友情,这也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你想通过哪些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

(预设:利用书中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一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自悟。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字准句顺),学生通过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2.反馈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全文)指名学生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师生合作画出句子朗读的停顿符号。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按照句子的停顿和节奏自由练习读。 (3)齐读课文。

四、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1.理解含义。组内交流,突破“念”“志”意思,区别理解“善”字的不同含义。

日期:2019年3月24日

2019年最新WORD精品文档

2.指名反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情感。指名朗读课文。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读课文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投入地读,才能读出文章蕴含的意思。

4.朗读感悟。教师用指名读、男女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读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伯牙绝弦》,进一步了解这流传于古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悟“高山流水”的含义,体验感悟伯牙钟子期的情怀,了解知音文化的意象。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回顾全文

1.复习检查。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三、细读感悟,深化理解 1.学习第一句。

(1)理解含义。(出示课件) ①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含义。

②师:从两个“善”字可以看出什么?

(伯牙琴技非常高超,子期音乐鉴赏能力很强) ③师:一个“善’’字,准确地说明了二人在音乐艺术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你能用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吗?

2.学习第二、三、四句。

(1)指读第二、三句,体会含义。

师:(出示课件)这里的“善”字是什么意思?和上一句的“善”字一样吗?

【设计意图】此处和第一句的“善”字意思进行区别比较,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2)指导朗读。

①师:伯牙心里想到的,都能被钟子期一语道破,这是怎样的默契啊!你能想象峨峨泰山是什么样子吗?洋洋江河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泰山是高大巍峨的样子,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样子)

②指名朗读,预设教师点评:你读出了五岳之首泰山的雄伟气势,读出了江河的奔流不息。其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自己试着读一读吗?

(3)体会句式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两句话,发现它们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前半句都是“志在”的句式,后半句都是“善哉……兮……若”的句式) 师:你还能说出类似“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这样的词语吗? (皎皎明月、皑皑白雪、徐徐清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话的句式特点,为下一步仿说练习打基础。 (4)仿说练习。

①师:一曲《高山流水》,竟然被钟子期完全领悟和体会到,伯牙一定琴兴大发,弹奏了一曲又一曲。想想除了巍峨的泰山、奔腾的江河,伯牙的琴声还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钟

日期:2019年3月24日

2019年最新WORD精品文档

子期会如何赞叹?(出示课件)

②学生组内练习,全班反馈。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方法,按照文本的句式特点提高学语言和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描写,表现伯牙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5)理解第四句含义。

师:(出示课件)从“必得之”你能感受到什么?(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师:还能听懂什么?

师:你能读出子期必得之的语气吗?(指名读) (6)创境朗读。

师:(出示课件)二人虽地位相差悬殊,沟通却如此默契,让伯牙大喜过望,于是便和子期成为知音。你认为知音是怎样的朋友?

预设:

①互相理解、心有灵犀。

②不计较身份的高低、不论年纪的大小。 ③志趣相同。

师:对,真正的知己是超越年龄界限,超越地位、身份的界限,志趣相投的人。你能把这种知音相遇惊喜万分的感觉读出来吗?

男女生轮读第二、三、四句。 3.学习第五句。

(1)创境朗读。师:音乐能够传递情感,是音乐让伯牙和钟子期成了知己。两人相约来年再见。无奈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当伯牙如约来到江边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去世的消息。(出示课件)此刻伯牙的心情怎样?(指名读这句话)

(2)讨论质疑:子期的死为何让伯牙如此伤心,竟然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 (3)反馈回答。

(4)品读感悟。师:你能读出伯牙的悲痛欲绝吗?

【设计意图】此处教学设计体现了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找到伯牙绝弦的真正原因,有助于感悟纯真友谊的最高境界。

(5)升华主题。课件出示: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志趣相投的朋友,更是心灵上的知己! 四、课堂总结,诵读积累

1.师:大家能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吗?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搜集古今有关交友的名言名句。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本课能够坚持“以读为本”展开教学。如开课伊始的“粗读”使学生能够读通顺、读明白课文内容,培养语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用,是整堂课重点关注的部分。“品读”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独立与文本对话,融入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文

日期:2019年3月24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