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考(泄露天机)押题卷 理综物理(二) 含解析【 高考】

绝密 ★ 启用前

封 密不订装只卷此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Mn-55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某一单色光照到某一金属表面时,没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换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C. 延长入射光的照射时间,就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D. 入射光的频率一定小于该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 【答案】D

【解析】虽增大入射光的频率,但如果仍然没有大于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还是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光电效应产生与照射光频率有关而与照射光强度无关,选项B错误;光电效应的产生与入射光照射的时间长短无关,选项C错误;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正确。

15.用于热处理的电阻炉,由于发热体R在升温过程中电阻值增大很多,所以在炉子和电网之间配备一台自耦变压器,如图所示。已知R的正常工作电压与电网电压相同,欲使R启动时的热功率与正常工作时基本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启动时,应将P向下滑动,使副线圈的匝数小于原线圈的匝数

B.启动时,应将P向上滑动,使副线圈的匝数大于原线圈的匝数 C.保持P的位置不变,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电流表的示数会逐渐增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变,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R的功率会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启动时,发热体R的阻值较小,要想使此时工作时的功率等于正常工作时的热功率,就必须使加载在发热体R两端的电压较小,应将P向下滑动,等发热体R的阻值增大时,再将P向上滑动;保持P的位置不变,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热体R的阻值增大,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流过发热体R的电流变小,根据n1I1=n2I2,原线圈电流也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减小,R的功率会逐渐减小。

16.2018年1月12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6、第27颗北斗导航卫星,拉开2018年将发射16颗北斗卫星的序幕。北斗导航卫星的轨道有三种:地球静止轨道(高度35809km)、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35809km)、中圆地球轨道(高度21607km),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圆轨道卫星的周期一定比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长

B.中圆轨道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一定比静止轨道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大 C.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始终位于地球表面某点的正上方 D.倾斜同步轨道卫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经过同一地区的正上方 【答案】D

【解析】中圆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比地球静止同步轨道半径小,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短,选项A错误;由于不知道中圆轨道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的质量,无法比较二者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选项B错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始终位于地球表面某点的正上方,选项C错误

1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圆柱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圆柱体和光滑墙壁之间,且不计圆柱体与正方体之间的摩擦,正方体与圆柱体的接触点的切线与右侧墙壁成θ角,圆柱体处于静止状态。则

A.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Mg B.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为mgtan θ C.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为

tan θ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中圆地球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 mgD.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答案】C

mgcos θ

【解析】以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N1=,圆柱体对正方

tan θ体的弹力N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

sin θ为

mgmgmgsin θ

,以圆柱体和正方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N=(M+m)g,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f=N1=

mgtan θ

1

18.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固定圆轨道与水平

4轨道相切于最低点B。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从A处由静止滑下,经过最低点B后沿水平轨道运动,到C处停下,B、

C两点间的距离为R,物块P与圆轨道、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μ。若将物块P从A处正上方高度为R处由静止释放后,从A处进入轨道,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D点(未标出),B、D两点间的距离为s,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111

A.s > (1 + )R B.s = (1 + )R C.s < (1 + )R D.s =

μμμ2R

【答案】C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P第一次运动,有mgR– Wf – μmgR = 0;对物块P第二次运动,有mg· 2R– Wf′ – μmgs = 0。对物块P经过在圆轨道任一处,第二次运动时速度较大,向心力较大,对轨道的压力较大,滑动摩擦力较大,可见Wf < Wf′,解得s < (1 1

+ )R。 μ

19.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的上方有一半径为R、质量为m的导体圆环,圆环的圆心距离匀强磁场上边界的距离为h。将圆环静止释放,圆环刚进入磁场的瞬间和完全进入磁场的瞬间,速度均为v。已知圆环的电阻为r,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环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圆环的右端电势高 B.圆环进入磁场的过程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