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陈小霞 1108030216 国政2班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读书笔记

一、出处: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研究综述

江荣海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教学或科研工作。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是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为神权、儒家、法家、道家、佛学、实学、改良、革命九个专题,围绕着这些思想的源流、实际内容、演变脉络、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由于中国政治思想时间跨度比较大,范围广,加上了解这些思想有助于掌握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所以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一改过去人物传记编年体例为专题式编写结构,主要通过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地位的几大家思想的分析来理清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神权政治思想即是用神意来论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否的思想,将人间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一概说成超自然的‘天意’或‘天命’的结果。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王道仁政为核心,在认识民众和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主张民本,以中庸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提出天下一统思想并且将人类理想社会描述为大同社会。法家学派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君主专制和独裁服务,通过奖励耕战解决社会矛盾。将道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创造期,综合期,因袭期,以老庄为主要代表,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通过卫佛反佛争论中的华夷、神形之辩深化了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宋代儒学分为理学、心学、功利学,主要讨论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认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为宗法、分封、井田以及推行仁政。明清之际社会批判思想主要坚守儒学立场反对宋明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学分。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面临的背景是西方的入侵,改良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从学习经济、科技到学习整体乃至文化教育以达到富国抵御外侮的目的。中国革命思想自古有之,包括汤武革命论、宗教革命论、素王革命论等,到了近代,通过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争论加强了对中国应建立

1

陈小霞 1108030216 国政2班

什么样的政体的思考。

三、分析与评价

(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各家思想兼收并蓄的结果及其演变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其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即使到了现代,其中的某些观点还在影响着许多人。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得不了解儒家思想,尤其是其政治思想。诚如史家司马谈所言:“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中国政治思想总体上看可以以儒家的思想与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间的相互竞争、互相吸收、融合发展为主线,间或有一些在某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关于天人关系的探究。唐君毅曾说:“中国先哲言命之论,初盛于先秦。孔子言知命,墨子言非命,孟子言立命,庄子言安命顺命,老子言复命,荀子言制命,《易传》、《中庸》、《礼运》、《乐记》言至命、俊命、本命、降命。诸家之说,各不相同,而同远源于《诗》、《书》中的宗教性之天命思想”。 在封建专制统治这个大背景下的中国,统治者阶层总是想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来达到维护统治、论证政权合法性的目的,通过对神的崇拜神化了当时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秩序。中国古代的神权政治思想便是一个代表。

从罢黜百家开始,儒家以王道仁政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政治思想一直延续到近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汉代儒家形成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类,但由于经学的烦琐和僵化,出现了以解放和简要为主要特制的玄学思潮。玄学实际上也是在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使儒学受到了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援道入儒、儒道融合的产物。到了近代,由于西学的传入,出现了较为复杂的情况。

我们认为,道家政治思想是一种“自然主义政治观”,道家学说的共通思路是体验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然后把这个“道”推衍到社会与人类,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方式是以“自然”为根柢的。其中,道家最主要的无为的思想也为儒家所接受,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老子和孔子代表两种路向,儒道互补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趋向和格局。冯友兰就认为:中国的两个主要趋势是道家和儒家,“它们是彼此不同的两极,但有时同一轴杆的两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而佛教一方面自身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与儒、道等思想流派在对抗中开始渐趋融合。在中国传统社

2

陈小霞 1108030216 国政2班

会里,佛教也好,道教也罢,都不得不依附于政治权力而存在。出于实际政治统治的需要,皇权意志决定着佛教命运的花开花落,枯荣盛衰。‘能鸿道(佛教之道)者人主也’(《魏书.释老志》)

法家由于不相信道德的功能和人治的合理性,加上不懂文张武弛,在乱世获得成功后,继续在天下统一之后将法治推到极致,所以它的失败在所难免。班固《汉书.艺文志》则说,法家“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但同时法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并且认为变法要因时而易的观点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即使在秦灭亡之后,法家思想通过内化为儒家思想而继续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闪闪发光,汉代的君主专制制度是继秦制而来。

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种历史形态,是对儒学的佛老化改造以力图解决汉末以来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也是对隋唐以来走向衰弱的儒学的强有力的复兴。理学家们所强调的义理实际上就是伦理道德。理学家们‘理气一元论’,王夫之‘理,即是气之理。气当是如此,便是理。理不先而气不后...若论气,本然之体...惟本此一实之体,自然成体’(《读四书大全说.告子上》)。理学在肯定道德价值的同时也注重物质价值,是当时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具体反映。

在清朝外国入侵,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涌现出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力图通过改良或革命的办法挽救中国。这些爱国者从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寻找行动合法性的最常用的资源和理论。其中,《易经》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董仲舒认为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但是“天之道,有伦,有经,有权”(《春秋繁露.阴阳始终》)都广为早期的改良派所借鉴。而革命派则认为古代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思想,具有超越现世的理想社会模式与现世生活存在着紧张关系,所以儒生以追求实现儒家思想为己任,形成了一种革命思想。最早在《易经》中有汤武革命的思想,《易经·革·彖辞》有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西汉又有“宗教革命论”,东汉谶纬神学时有所谓的“素王革命论”,把儒家的革命思想逐渐向前推进,革命精神也越来越强。

(二)、政治思想与政治生活的辩证关系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其对政治思想与政治生活也同样适用。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国历史上各派思想层出不穷,而其中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政治思想便会经采纳从而地位更加巩固,影响更为深远。然而政治思想本身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已经获得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用其所中意的政治思想来论说统治的正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