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政治课堂的时事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技工院校政治课堂的时事教育

作者:谢逊玲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8期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技工院校时事教育存在问题,阐述了时事教育进入技工院校政治课堂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时事教育的课时设置、内容摘选、教学方式等问题的具体对策。以广东省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经过两年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时事教育进入政治课堂初见成效。 关键词: 时事教育 技工院校 政治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1.当前技工院校时事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时事教育没有固定教材、课时、大纲和具体要求,因而在技工院校开展时事教育的随意性较大,发展不均,因校因师而异。

(2)个别教师教法古板、单一,只是课前念念报纸、读读杂志等。更有甚者认为:学时事,就是背时事,应付了事,平时“时事”两字只字不提,考前搞“突击”复习或发放时事资料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

(3)技工院校政治教学与中学政治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技工院校没有升学任务,致使时事教育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没有升学任务,教学大纲又没有要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劳无获,能不讲则不讲,一味地照本宣科。 2.时事教育进入技工院校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首先,时事教育是当前教改的迫切需要。政治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目的在于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决定了这门教学必须紧密地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现实、生活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时事所涉及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关心时事有利于开辟第二课堂,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教育,使政治课程变得更多姿多彩。

其次,时事教育是技工院校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时事材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新鲜真实,很大程度弥补了政治教材内容滞后和较为枯燥的缺点,对教材所阐述的理论加以丰富和完善,拉近了学生与“政治”的距离。当前学生对抽象理论感到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学了没用,是为政之道,只要考试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就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更应该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新鲜的时事材料给学生,使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评价、分析各种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会现象,使其感觉到政治理论其实也有“用武之地”,真正地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加对学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养成学生关心时事的好习惯。

第三,时事教育是技工院校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另一途径。时事教学使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社会上去寻找时事内容及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思路与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与对策。 1.解决时事教育的课时问题

技工院校政治课程的周课时一般为连续的2节课,课前便是时事发布、评论的最佳时机。可以利用课前5~10分钟进行“一周时事发布”,抓住关联点引入新课;也可在讲授教材内容时,适当地穿插时事。

2.解决时事教育的内容问题

(1)分工收集材料。政治教研组可分配政治任课教师分工收集时事材料,可通过报纸、订阅手机报、电视、广播、《思想政治课教学》《半月谈》、网络、现实生活等途径收集。 (2)整理归类,建立资源库。在整理时事材料时,力求做到 “真而实、弃伪存真;新而近、贴近现实;少而精,精益求精”。“真而实,弃伪存真”主要是指深入分析研究时事内容,辨别资料的真伪,剔除虚伪的、有偏见的或不准确的“小道消息”,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新而近,贴近现实”主要是所选用的时事资料最好是新近发生的,力求避免较久的时事资料,而且要舍远求近,能用国内的时事说明问题的就不用国外的,能用省内的时事资料就不用发生在国外的,能用本地区的时事资料就不用外地区的,尽可能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时事,容易让学生接受。 “少而精,精益求精”主要是根据教材理论的需要,挑选适量的、针对性较强的时事,做到言简意赅,去粗取精、具体而不抽象,详略引用得当。将整理好的时事及时归类。时事内容丰常广泛,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广,可把所收集到的时事归纳为国内、国外、社会现象、经济、政治等类别,并制作成幻灯片,存放到校内网站,建立时事资源库。这样日积月累,每年的重大时事随手可得,组织与时事有关的活动内容便有了参考范围。

(3)实现资源共享。政治教师可从校内网的时事资源库中下载时事资料以方便教学,这样既可省时、省力,又可集众人的教学智慧,博众所长。 3.解决时事教学的方式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事教学最好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弘扬社会正气为己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学生。

(1)教师带头讲评时事。由政治教师带好头,在新生入学的前3周利用热点时事导入新课,从而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2)学生讲评时事。具体方法为:布置学生收集时事材料→ 安排课前陈述→组织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提升。新生入学3周后,政治教师应教会学生收集时事材料的途径和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筛选时事资料,利用课前5~10分钟进行 “一周时事发布”,并按班级学生的学号依次轮流充当“新闻发布人”。学生讲评时事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标题式地介绍一周的重大国内外新闻;二是评析一个时政热点问题,要求脱稿发布,简单扼要说明时事的来龙去脉,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评论。就此其他同学可发表不同意见,允许有不同观点,教师因势利导,进行归纳、提升。这一做法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实现以时事开路,由“填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死板说教”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认识问题、理解能力,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点适当结合典型时事热点组织教学。例如,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部分内容时,可播放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盛况,让学生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的历史大事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4)引用时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就2008年的国内发生的雪灾—藏独事件—水灾—08奥运—神七上天—“三鹿奶粉”事件—金融危机影响等大事,提出相应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哲学、心理、道德、法律等理论进行分析说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是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延伸,以活动促教

(1)组织时事兴趣小组,定期举办时事辩论会。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以时事辩论会为活动的主要形式。每隔一个月可利用课后开展时事辩论会,可事先设置新近发生的一些关于国际、国内经济改革、经济建设、民生等时事焦点、热点问题。例如,“梁丽拾到十四公斤黄金不上交,构不构成犯罪?”又如,“你认同今年以来在海珠桥上演的多场‘跳楼秀’吗?”再如,“你是如何看待造假状元何川洋事件的?”将成员分为正反方,由教师充当主持人,评出优胜方,最后由教师点评。在辩论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言,据理力争,毫不相让,最后又能被正确的观点、精彩的辩论折服,既体现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极大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学生参加辩论会,必须先熟悉教材,收集材料,才能有理有据,增强说服力,并且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以便针锋相对,这实际上又是一个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辩论会后,虽已分出胜方,学生往往兴犹未尽,议论纷纷。这种“反刍”效果比教师在课堂讲一百遍还要强,辩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