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试

5、信息的客观性 (三)被说服者因素

1.被说服者人格(1)个体的可说服性:(不)可说服人格(2)智力:论点难的时候起作用(3)自尊:弱的人对不足敏感—不自信----易说服

2.被说服者的心情:好----易接受他人观点

3、被说服者的卷入:卷入是一种动机状态,指向与自我概念相联系的态度。 4、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过多的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改变难 5、个体差异:1)认知需求:个体参与认知活动的意愿2)自我检控程度3)年龄 (四)情境因素(背景)

1预先警告:预先告诉或暗示被说服者他将收到与他立场相矛盾的信息—难改变 2.分散注意力:可减少抗拒

十四、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一)情境因素

1、他人存在:旁观者效应:旁观者的存在导致助人行为不易出现。 原因:(1)责任扩散:他人在场减少了(干预)助人行为的可能性。 (2)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某一情景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3)评价恐惧:如果知道别人在注视自己就会按他人的期待去做,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抑制了助人行为。

2、环境条件因素:天气 、社区大小、噪音 3、时间压力因素 (二)助人者特征 1.人格因素:(1)对社会赞许要求高的人——助人 (2)个体的爱心与道德 2.心情3.助人者的内疚感4.个人困扰:当面对他人受难时所产生的个人反应。 (三)求助者的特点

1.人格特征2相似性3.不被责备者4.性别

十五、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麦独孤弗洛伊德劳仑兹 生物因素:本能印刻

遗传差异:XYY

(二)学习理论

机制:1.联结S----R2强化 3模仿

特点:1.行为由过去经验得出.2倾向解释—当时环境,忽视人的主观感受. 3倾向解释外在行为,忽视人的心理状态.试误 (三)诱因理论

个体的行为结果由当时刺激物引正刺激、负刺激 1.理性决策论:EDWARDS爱德华:预期价值论 主观效用U=P(可能性)*V(价值)

2.交换理论:人们间互动取决于对结果的代价和利益的评估 3.需求满足论:行为可以满足人的需求和动机

(四)认知理论:行为取决于对社会情境的知觉或加工过程. 1分类 2聚焦 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角色期望:角色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的。

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