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了代谢体温调节 题《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一、名词解释

1、体温 2、基础代谢 3、温热性出汗

4、行为性体温调节 5、体温调定点

二、填空

1、体温通常是指___。

2、相对恒定的体温是___和___的重要条件。

3、在体温的常测部位中,以___温最高___温最低。

4、常温下,安静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

要散热方式是___。

5、人体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和___。 6、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___。 7、蒸发散热可分为___和___两种。 8、出汗可分为___和___两种。

9、出汗是反射性活动,其基本中枢位于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 10、小汗腺受___神经支配,其节后纤维为纤维。

11、不显汗与汗腺分泌无关,它是通过___来实现的。 12、致热原能使下丘脑的“调定点”水平___。 13、醛固酮能___汗腺导管对NaCl的重吸收。

14、外周温度感受器一部分在___,另一部分在___。 15、体温调节的整合中枢位于___。

16、当下丘脑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时,体温调定点___。

17、女子体温在排卵后期___,这种变动可能与血中___水平变化有关。

三、判断

1、基础代谢率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最低代谢率。 2、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3、正常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处于经常的波动之中,这是因为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不断发

生变化。

4、环境温度很低时,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5、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对,蒸发散热就成了散热的唯一方式。

6、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室温20℃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 7、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表温度可随之发生相应的波动。

四、各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 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人体体温昼夜节律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上午8~10时;B、下午3~4时;C、清晨2~6时;D、夜间10~12时 3、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行经期;B、排卵前;C、排卵后;D、排卵日 4、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A、36.0℃~37.4℃;B、36.7℃~37.7℃; C、36.9℃~37.9℃;D、37.5℃~37.6℃ 5、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B、进食;C、精神、情绪;D、肌肉活动 6、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A、肝脏B、脑;C、心脏;D、肌肉

7、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B、传导和对流;C、发汗蒸发;D、不显性发汗 8、给高热病人使用酒精擦浴是:

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蒸发散热;D、增加对流散热 9、给高热病人使用冰帽和冰袋的作用是:

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蒸发散热;D、增加对流散热 10、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较多的部位是:

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下丘脑后部;C、大脑皮层运动区;D、脑干网 11、决定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

A、下丘脑;B、大脑皮层;C、下丘脑后部;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状结构 12、人体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

A、中枢冷敏神经元;B、皮肤热感受器;C、中枢热敏神经元;D、皮肤冷感受器 13、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是:

A、降低;B、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不变 14、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高的物质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混和食物

15、当下丘脑温度升高时,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是

A、减少;B、不变;C、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

16.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

A.二磷酸腺昔; B.三磷酸腺昔; C.磷酸肌酸; D.葡萄糖 17.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来衡量,下述哪项不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A体重; B.环境温度; C.蒸发散热; D.精神紧张程度 18、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的基础条件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空腹;B、无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C、环境温度18~25℃;D、深唾状态 19、下列哪个部位不存在中枢温度感受器:

A、PO/AH;B、小脑;C、中脑;D、下丘脑 20、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A、糖尿病;B、红细胞增多症;C、阿狄森氏综合征;D、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双项选择

1、女性月经周期中,体温的变化有:

A、排卵前较高;B、排卵后降低;C、排卵前较低;D、排卵后升高;E、行经期高 2、安静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A、心脏;B、肾脏;C、肠;D、脑;E、肝脏 3、当蒸发成了唯一散热途径时:

A、 环境温度低于体温;B、环境温度高于体温;

C、环境温度等于体温;D、精神紧张时;E、与环境温度无关 4、某病人受到致热原的作用体温升至39℃,在此情况下:

A、 机体产热量一直大于散热量; B、 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 体温升高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维持高热阶段时,产热量大致等于散热量; E、 产热量与散热量变化不明显 5、中枢温度感受器的分布比例为:

A、 热敏神经元多;B、热敏神经元少;C、冷敏神经元多; D、冷敏神经元少;E、冷、热敏神经元相等 6、近年来发现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

A、 控制产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B、 控制散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C、 控制产热和散热活动的中枢部位; D、 对体温调节起整合作用的部位;

E、 只存在热敏神经元而不存在冷敏神经元

(三)多项选择

1、汗液与血浆成分相比较:

A、 氯化钠浓度低于血浆;B、葡萄糖浓度几乎为零;

C、脂类浓度相等;D、尿素氮高于血浆;E、蛋白质浓度为零 2、影响体温发生生理性变动的因素有:

A、环境温度;B、测量时间;C、性别;D、体表面积;E、年龄 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

A、肌肉活动;B、环境温度;C、食物特殊动力效应;D、精神活动;E、体温 4、在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

A、辐射;B、传导;C、对流;D、不感蒸发;E、汗液蒸发 5、刺激下丘脑后部的产热中枢,可引起:

A、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B、发生寒战;C、交感神经兴奋;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产热增加 6、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反应有:

A、 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温度降低C、代谢降低; D、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E、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7、引起出汗的因素有:

A、 环境温度升高;B、情绪激动;C、交感神经兴奋; D、精神紧张;E、注射乙酰胆碱 8、使得汗液蒸发加快的因素有:

A、 环境温度高;B、环境温度低;C、空气湿度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