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刑法1》试题A卷GDOU-B-11-

班级: 姓名密 : 学 号 :封 试 题 共线 十 页 加白纸一 张 GDOU-B-11-302

广东海洋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 刑法学1 》课程试题

课程号: 考试 √ A卷

√ 闭卷

20121123x1

√□ 考查

□ B卷

□ 开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阅卷教师 各题分数 20 20 20 20 20 100 实得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三、不定项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判断题答题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 1 页 共 10 页

考生注意:

1、请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 题答题的答案写在第一页相应的答案栏里。 2、判断题请用符号“√”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 3、案例分析题的答案请写在空白纸上,但要标明题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刑法是规定( )的法律。

A.犯罪 B.刑事责任 C.刑罚 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 )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犯罪

3、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 “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

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理解为 (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4、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刑法解释可分为( )。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 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5、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6、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第 2 页 共 10 页

7、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

A.主观罪过性 B.阶级性 C.刑事违法性 D.犯罪概念 8、刑法上的危害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 )。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有意行为与无意行为 9、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划分为( )两种类型。

A.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B.自然人主体与单位主体 C.成年人主体与未成年人主体 D.单独主体与共同主体 10、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 )。

A.12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4周岁

11、保卫科干部李某与张某开玩笑,拿起桌上的手枪向张某打了一枪,不料枪中有子弹,张某被打死,李某的行为是 ( )。 A.间接故意 B.意外事故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2、某种行为在刑法上不认为是犯罪,但行为人由于误解法律认为是

犯罪,这种认识错误叫( )。

A.对行为认识错误 B.过失犯罪 C.对事实认识错误 D.假想犯罪

13、李某在林区行走,突遇猛虎侵袭,危及生命。李某用随身携带的猎枪将猛虎打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14、姜某于某晚深夜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内有人民币约1000

多元、信用卡一张、身份证一个)。回家之后,查看身份证时,发现被害人竟是自己的邻居,于是第二天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

第 3 页 共 10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