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推广简史

第二章 农业推广简史

第一节 我国农业推广简史

一、古代劝农史

(一)远古教稼的开创与兴起

1.神农时期氏族部落内部人们共同劳动,相互之间主要传播粗放的垦种技术和原始驯养技术。

2. 通过尧舜时期的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由自发传播向自觉推广,逐步形成农业推广体制。后稷成为兴起教稼的第一位农师。

(二)古代劝农的辉煌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制农具和牛耕为标志,原始农业转向传统农业。 我国最早的农书《神农》、《野老》; 我国最早的农学论文《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上农四篇》。

1.西汉时期著名农官赵过首创培训、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跳跃式传播范例。 2.历代编撰农书作为劝农教材。 西汉《汜胜之书》;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唐陆羽《茶经》; 宋代《陈平农书》;

元司农司孟祺《农桑辑要》,元《王桢农书》,元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 明马一龙《农说》,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清方观承组织《御题棉花图谱》,鄂尔泰《授时通考》。 在农业推广史中,由朝廷颁行农书,利用大众传播方式进行农业推广,最早记录于唐代。 3.宋太宗时期首创“农师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配合作好劝农工作。

4.元明之际黄道婆对发展凇沪棉业和明清之际陈振龙推广世家对传播甘薯的历史性贡献。

5.清圣祖康熙令李煦试种双季稻,创造出试验示范、繁殖、推广的整套程序。 二、近代农业推广史

(一)开创与发展农业教育

1905年京师大学堂分设农科大学,,这是我国兴办的第一所农业大学。 (二)建立农业科研机构

1909年在上海建立育蚕试验场,这是全国第一所专业性农业科研机构; 1902年在保定建立综合性直隶农事试验场;

1906年在北京创立中央农事试验场,这是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 1932年民国政府在南京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 (三)制定农业法规条例

1898年光绪帝听从维新派主张下诏。 1906年清政府制定农会简章共23条。

(四)民间社团的活动与农业推广实验区的成绩

1897年,中华农学会在上海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农业学术社团,罗振玉任会长,创办《农学报》。

五四时期,建立民间性乡村建设实验运动。 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晏阳初为首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梁漱溟创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三、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推广

(一)工作业绩

开始期,1929颁布《农业推广规程》,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 1930年通过《实施全国农业推广计划》; 1931年创办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 发展期,战争时期制定《全国农业推广实施计划纲要》及《全国农业推广实施办法大纲》; 1945年修订公布《县农业推广所组织规程》;

1946年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向中央政府提出改进中国农业的途径。 (二)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

2.工作内容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 3.推广人员待遇低下; 4.推广人员素质低下。 四、新中国的农业推广 五个阶段:

1949——1957年,从以县级示范农场为中心,互助组为基础,劳模技术员为骨干的推广网络转向以区农技推广站为依托,是基层网络创建时期;

1958——1965年,建立地、县级农业推广站,完成专业分工,是中层推广组织完善阶段;

1966——1976年,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建立,专群结合的推广网络建设阶段; 1977——1991年,创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农业推广新体系创建阶段; 1992年至今,农业推广深化改革阶段。 (一)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

1.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2.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科研等多部门、多学科相互协作,共同推广; 3.专业推广机构(农学、畜牧、植保、园艺等)自成体系;

4.推广机构的职能是以技术推广、教育、社会化服务为主,提高“三效”为目标; 5.县乡两级推广网络是中枢和骨干;

6.推广队伍由专业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分工协作。 (二)农业推广的指导方针与政策法规 1993年7月,颁布《农业法》、《农业技术腿推广法》,标志我国农业推广走上法制化轨道。

1.农业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主渠道;

2.中央、省、地、县、乡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是技术推广的主体; 3.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密切合作,科教兴农; 4.重点建设县乡推广机构,改善推广人员待遇; 5.积极发展群众性推广服务组织,干群结合;

6.把适用技术送到农村、农民,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7.推广机构事业费由国家拨款,也可采用技、政、物结合的办法,兴办实体。 (三)高等院校的科教兴农工作

1.校内建立良种场,发挥研究、示范推广、良种繁育的综合功能; 2.校外建立多学科综合技术开发区,以点带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使师生面向三农; 4.建立技术推广协作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专家教授担任顾问、挂职干部,出谋划策; 6.建立扶贫基地,帮助山区脱贫致富; 7.技术转让,加速新技术应用;

8.开办农业推广专业,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编写教材; 9.设立专门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 10.开展科普咨询活动。

(四)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开发与推广 (五)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成就

1.普及良种,实现“四化一供”; 2.完成土壤普查,推广配方施肥; 3.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4.引进新技术——地膜覆盖、大棚栽培等; 5.模式栽培推广;

6.优良畜禽、科学饲养技术;

7.农产品贮藏保鲜、综合利用技术; 8.国家重点项目推广,丰收计划; 9.开展社会化服务,系列化服务体系; 10.机构规范化、规模化自我发展机制; 11.《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 五、我国台湾省农业推广 (一)农业推广体系组成

由主管、执行、辅助三个系统组成。 (二)农会的农业推广工作 四健会对青少年的培养;

农事研究和共同经营形式的推广教育; 对农家妇女实施家政教育。 (三)农业推广的方式方法

集会指导、经验交流、班会研讨、专家报告、观摩、示范、大众传媒、推广刊物。

第二节 世界农业推广简史

一、欧洲农业推广的起源和发展

正规的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教育在19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出现。 (一)农业团体的农业推广活动

1723年,英格兰成立农业知识改进协会;

1761年,法国一个农学家协会开始出版农业读物; 1765年,德国第一个农业团体成立; (二)最早的推广机构和推广教育

1847年,爱尔兰成立了一个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服务机构,进行农业推广; 1886年,英国剑桥、牛津大学进行校外教学活动,——推广教育。 (三)欧洲农业推广发展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农业推广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农民培训制度和开发农业咨询、信息服务。

起源于英国大学的“推广教育”,目前已发展成为单独的农业咨询服务或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二、美国农业推广的兴起 (一)早期农业传播活动

早期主要由农业团体组织活动。 (二)赠地学院的推广活动

1855年在密执安州通过法案成立州学院,是美国最早的农业科学教育学院。 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莫里哀法》,即赠地学院法。 187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即哈奇试验站法。

1892年,衣阿华州农学院主任霍尔登教授用玉米种子车厢进行农业推广。 (三)合作推广体系的建立

1903年,纳伯在得克萨斯州创建合作示范农场,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 1914年,威尔逊总统签署《史密斯—利弗法》,即合作推广法。

美国农业推广特点:学院教学、科学试验、农业推广三结合的体制,实施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学院领导的体制。

三、日本农业改良普及历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