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果实

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山坡上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山顶有一片果子树,一些果子成熟了,有红的山楂,有水灵灵的梨,有紫色的葡萄……最惹人喜爱的要算金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隐藏在绿叶丛中,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如果你摘一粒,去掉小刺,放在嘴里一尝,酸甜可口,吃了还想吃。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躲藏——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果子。其中重点写的是________,作者从这种果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答案】(1)喜爱 ;隐藏

(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3)山楂 ;梨 ;葡萄 ;金莲子 ;金莲子 ;颜色 ;外形 ;味道

【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喜欢——愉快;高兴。 躲藏——隐藏,使人看不见。(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山楂、梨、葡萄、金莲子等果子。其中重点写的是金莲子,作者从这种果子的颜色、外形和味道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故答案为:(1) 喜爱 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 梨 葡萄 金莲子 金莲子 颜色 外形 味道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下面的选文,做练习。

列那狐偷羊腿

其实列那狐没走远,而是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等天黑透了,才偷偷溜出来,踩着小碎步,挨近大灰狼家的门口,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新声如雷。列那狐屏息静气,悄没声儿地跳上屋顶,在挂羊腿的地方扒开茅草,解开吊绳,把羊腿提回了家。

(选自《列那狐的故事》,有删改)

(1)根据提示理解加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 ②列那狐拣了一丛矮树躲了起来。(找近义词) 拣:________

②侧耳一听,全家都已睡得鼾声如雷。(联系生活实际) 鼾声如雷:________

(2)找出描写列那狐偷羊腿动作的字词,写下来。 (3)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列那狐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答案】 (1)挑(选)。;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

(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②联系生活实际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2)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狐狸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狐狸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①挑(选)。②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 (2)跳;扒;解;提

(3)列那狐是一只聪明又狡猾的狐狸。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用多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狐狸性格。

3.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肾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湖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________ 沉重——________

(2)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刻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上波浪线

(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了解鸟,却不去伤害鸟,“我”为父亲感到骄傲 B. 如果要当猎人,就应该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

【答案】 (1)惊奇;笨重

(2)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3)A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惊奇、笨重;(2)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3)A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刮胡子

大地公公笑哈哈, 我给他把胡子刮。 用什么?用扫把。 扫哇,刮呀,干净啦! 在他身上打个滚, 衣裤也不沾泥沙。

(1)儿歌中的“胡子”是指________。

(2)“我”用________给大地公公刮胡子。 【答案】 (1)垃圾 (2)扫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小作者用的是“扫把”给大地公公刮胡子,我们都知道扫把是用来扫垃圾的, “扫哇,刮呀, 干净啦!在他身上打个滚,衣裤也不沾泥沙”。

(2)本题是对儿歌内容知识的提取,仔细阅读,“我”是用”扫把“给大地公公刮胡子。

故答案为:(1) 垃圾 (2) 扫把

【点评】(1)本题是对儿歌特别字词的理解,理解时我们需要把前后文联系起来。

(2)本题我们需要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文章。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 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 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 A. 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 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 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答案】 (1)B (2)C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语句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把“花朵”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仿照课文发挥想象,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B;(2)B;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6.课内阅读。

手术台就是阵地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1)课文的2-4自然段主要讲述了________。( ) A. 白求恩是如何抢救伤员的。

B. 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救伤员的经过。 C. 白求恩如何在硝烟中帮助撤退伤员的经过。

(2)从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出白求恩大夫________。( )(多选) A. 临危不惧 B. 不考虑个人安危 C. 白求恩医术高明

(3)从文中划线部分可以读出( )

A.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伟大的精神。

B. 白求恩很是生气。

C. 白求恩觉得阵地上没有什么危险。 【答案】 (1)B (2)A,B,C (3)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 A B C ;(3)A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