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

1) 电源控制屏位于NMCL-32/MEL-002T等 2) MCL-01调速系统控制单元中 3) Uct位于锯齿波触发电路中

调速系统控制单元低压单元触发电路锯齿波触发电路UctG给定Ug

图3-1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晶闸管 3.锯齿波触发电路 4.可调电阻 5.二踪示波器(自备) 6.万用表(自备)

五.实验方法

1.将触发电路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电源控制屏的U、V端。

2.合上电源控制屏主电路电源绿色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察“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及输出电压UG1K1的波形,调整电位器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比较“3”孔电压U3与U5的对应关系。

3.调节脉冲移相范围

将低压单元的“G”输出电压调至0V(逆时针调节电位器),即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U2电压(即“2”孔)及U5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即调RP),使?=180O,(也可以用示波器观测锯齿波触发电路“1”脚与“6”脚之间电压波形,来判断?的大小)

调节低压单元的给定电位器RP1,增加Uct,观察脉冲的移动情况,要求Uct=0时,?=180O,Uct=Umax时,?=30O,以满足移相范围?=30O~180O的要求。

4.调节Uct,使?=60O,观察并记录U1~U5及输出脉冲电压UG1K1,UG2K2的波形。(没做到)

六.实验报告

1.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并标出幅值与宽度。 答:1孔电压波形——幅值:1×10V=10V,周期:2×10=20ms; (1)1、2孔波形比较

2孔电压波形——幅值:10V,周期:20ms;

(2)1、3孔波形比较

3孔电压波形——幅值:10 V,周期:20ms;

(3)1、4孔波形比较

4孔电压波形——幅值:3V,周期:20ms;

(4)1、5孔波形比较

5孔电压波形——幅值:11 V,周期:20ms;

(5)3、5孔波形比较

5孔电压波形——幅值:11 V,周期:20ms;

(6)?=180O 根据2、5孔波形确定 根据1、6孔波形确定

2.总结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移相范围的大小与哪些参数有关? 答:调节给定电压Ug与电位器RP,调节RP使得Ug等于0时α=180°,Ug为最大时,调节RP使得α=30°,此时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为30°~180°.移相范围的与Ug与RP的大小有关。

3.如果要求Uct=0时,?=90O,应如何调整? 答:调节RP。 4.实验总结

当给定电压Ug为0时,调节RP,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得α等于180°,主要是因为试验箱内部可能有反相器的缘故,其输入恰好与正弦波相反,即为余弦。所以应该按照余弦波调可使得α=18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