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课后习题复习资料-上下册

也同样能克服。

错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⑤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五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

81 / 120

思考和练习九(189页)

一、简要说明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

句群和复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1、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由句子构成,复句由分句构成。2关联词语使用情况不同。有些复句使用的成对的关联词语,再句群中一般不能使用。

句群和段落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句群是语言使用单位,属语言学范畴;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语义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关的关联词语。自然段是文章的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它的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题材、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等等、二者相比,自然段具有更大的任意性。2、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的结构规律及其表达效果;划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

二、从某篇文章中选一个自然段,划分出句群,并分析各句群的结构和关系。 (答案略)

三、举例说明哪些复句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哪些句群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一般地说,限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联词语“不是……就是”关联,决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关联,这两类复句一般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例如:

82 / 120

1、不是小林来向他打听回话,就是两位伙伴催他拿主意。(限选关系) 2、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决选关系)

句群中的问答句式、连问句式、连叹句式等都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因而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3、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问答句式)

4、怎么了?什么东西掉了?(连问句式) 5、真见鬼!这简直是乘人之危!(连叹句式)

四、分析下列句群的句际关系类型。

1、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并列)/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2、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递进)/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3、【一】”满招损,谦受益“,这两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解说)【二】这事普遍真理,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转折)/【三】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这句话受到教益。

4、【一】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包括我们常见的黄豆、青豆、黑豆、褐豆等。(解说)/【二】大豆的茎有直立的,也有半蔓生货蔓生的,茎上、叶上和豆荚上都有茸毛。(并列)【三】话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

83 / 120

(并列)【四】种子圆形货椭圆形,有黄、青、黑、褐等不同颜色。

5、【一】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并列)【二】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并列)【三】我高兴了。(转折)/【四】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和情理的。

例5中的第一个句子的第二分句,“他说”的宾语是个句群:“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这类句子比较特殊,应该重视这种语法现象。

五、改正下列句群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在海外,我是个穷孩子,当时不必说读书,就连日常生活都不能维持。我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替资本家做苦工给折磨死了,爸死了以后,我就没有书读了。

前后矛盾。从第一句看,“我”没有读过书;从第三句看。“我”是读过书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的撰写。导师劝她留校执教。她的论文答辩已经通过。她不肯,一心要去艰苦的新疆工作。

语序不当,有的地方啰嗦。可改为:“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导师劝她留校执教。她不肯……”

84 / 120

3、“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这是一部分同志摆出的一对矛盾。雷锋同志是怎么处理学习和业务这对矛盾的呢?他说:“我们在学习问题上,也要倡导‘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前后语意不连贯。前面谈的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后面谈的是“学习和业务”的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今年暑假是我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假期。在放假前夕,我正在考虑如何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时,我收到了我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的来信,邀请我在假期内到南京玩,因此我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决定到南京去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

语言重复啰唆。可改为:“……放假前夕,我正考虑如何度假时,收到了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邀请我去他那里玩儿的信,我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思考和练习十(206页)

一、 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85 / 1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