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二十一章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段里原理及其应用
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DNA重组 2.基因工程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4.基因组DNA文库 5.cDNA文库
6.聚合酶链反应(PCR) 7.载体 8.转化 9.感染
10.核酸分子杂交
11.Southern印迹杂交 12.Northern印迹杂交 13.斑点印迹 14.原位杂交 15.DNA芯片 16.基因诊断 17.基因治疗 (二)选择题 A型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特点不包括: 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
B.DNA两链的切点常不在同一位点
C.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互补末端D.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 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A.可将单链DNA任意切断 B.可将双链DNA序列特异切开 C.可将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 D.不受DNA甲基化影响 E.由噬菌体提取而得
3.cDNA文库包括该种生物的: A.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B.所有基因组
C.结构基因与不表达的调控区 D.内含子和调节区 E.内含子和外显子
1
4.下列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从特定组织或细胞中提取mRNA
B.将特定细胞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克隆到噬菌体或质粒中 C.用逆转录酶合成mRNA的对应单股DNA
D.用DNA聚合酶,以单股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 E.加S-腺苷甲硫氨酸(SAM),以使新生的DNA双链甲基化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通常识别序列是: A.粘性末端
B.RNA聚合酶附着点 C.回文对称序列 D.聚腺苷酸
E.甲基化“帽”结构 6.pUC系列是指:
A.经人工改造的大肠杆菌质粒 B.天然的大肠杆菌质粒 C.天然的酵母质粒
D.经人工改造的大肠杆菌噬菌体 E.经人工改造的酵母质粒
7.用于转染哺乳类细胞的常用载体是: A.质粒 B.噬菌体
C.逆转录病毒RNA D.结构基因 E.乳糖操纵子
8.转化常指: A.噬菌体感染 B.基因的转位
C.摄取外来DNA,引起细胞生物学类型的改变 D.产生点突变 E.产生移码突变
9.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 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B.分、切、接、转、筛
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菌株 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接合成重组体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 .用于基因治疗较为理想的载体是: A.质粒
2
10
B.噬菌体
C.经改造的逆转录病毒 D.人类DNA E.酵母质粒
11.常用质粒有以下特性: A.是线形双链DNA
B.插入片段的容量比λ噬菌体DNA大 C.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
D.含有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多个切口 E.不随细菌繁殖而进行自我复制
12.在重组体中切出插入片段最常用的方法是: A.以重组时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其切出 B.用其它限制性酶将其切出 C.用S1核酸酶将其切出 D.用DNA酶将切出
E.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将其切出 13.利用PCR扩增特异DNA序列主要原理之一是: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DNA片段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RNA片段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DNA引物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RNA引物
.反应体系内存在的TaqDNA聚合酶具有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作用14.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大肠杆菌表达体系 .原核表达体系 .酵母表达体系 .昆虫表达体系
.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 1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3′-磷酸基末端和5′-羟基末端 .5′-磷酸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 .3′-磷酸基末端和5′-磷酸基末端 .5′-羟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
.3′-羟基末端和5′-羟基末端及磷酸 16.下列描述最能确切表达质粒DNA作为克隆载体特性的是: .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携带有某些抗生素抗性基因
.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 .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3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