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浅析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强调儿童在环境中的发展。她的理论在当代是很有影响力的。她认为,儿童发展的环境是由若干相互渗透的系统组成的。这些系统有所在社会和文化下的组织、意识形态;有父母的工作环境、职业;还有父母、同胞、同伴、教师等,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其中最直接,影响最早和最大的就是父母。也就是说,家庭环境是否和谐、父母的教育和对人生的看法等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本学期,我对本班59名学生做过一项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有89.83%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不吵不闹、不打麻将也不喝酒、且能尊老爱幼、并且关心自己的学习;有81.36%的学生认为幸福的家庭应该是:一家人能和睦相处,能共同面对困难。从这个结果不难看出,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因为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反之,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则缺乏热情,性格孤僻或者内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关键的。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积极的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从小就能快乐的学习,愉快的生活。那么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呢?

首先,父母应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这里的榜样,

可以是父母自身好的品质,也可以是父母做的一件小事,父母发表的某一点意见,或是一个好的思路,好的方案。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同时父母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孩子。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话不无道理,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对同卵双生的女孩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生活,一个被送到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几乎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两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完全不同。留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喜欢读书,智力发展较快较好,也比较文静;而在森林里生活的孩子则不想读书,身体较好,会爬树,也很灵巧,性格开朗。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环境能改变人,也能成就人。如果父母温文尔雅,勤劳善良,信守承诺……那么孩子也能善待他人,勤奋努力,诚实守信。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有一篇课文——《朱德和母亲》,就讲述了朱德从小受母亲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勤劳孝顺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出言不逊,或好逸恶劳,或言而无信……那么孩子也会对小朋友出言不逊,或贪玩懒惰,或没有诚信。

二、父母应给孩子创建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父母是人,孩子同样是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相互信任的。做父母的不能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自己说什么

做什么都是对的,而孩子就做什么都不正确。常听家长对我说:“孩子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吼我,耐心的跟我说道理呢?’”听到这样的话,做父母的难道不应该反省吗?孩子是需要呵护的,也是需要耐心的引导的,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父母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因为孩子也有发言权,也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只要有道理,父母也不应该强制与反对。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会养成孩子冷静的分析问题,阐述问题。不感情用事。相反,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呵斥责怪,孩子没有发言权,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只能逆来顺受,没有主见,做事优柔寡断。同时,父母间也应该相互理解和信任,尊重、孝顺老人,亲朋邻里间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稳定,温暖幸福的家庭,并从中受到感染,学会学习和信任。

三、父母应学会倾听孩子。现在的父母大都很繁忙,结束了一天工作后,回到家里对孩子可能会很不耐烦。孩子想和父母谈心的时候,父母会说:“大人在忙,自己去玩吧”。这种对待孩子的态度千万要不得。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所说所想。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倾听别人。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并不需要作父母的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