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9.4

(2)被试判断某一个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时,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判断的,而且这种主观的判断标准(严格、一般、宽松)受信号呈现的先验概率和对判断结果的奖惩措施的影响。

先验概率:

○在刺激呈现之前,即可得知N和SN的出现概率。 ○根据历史资料和主观判断,未经实验证实的概率。 3.信号检测论的测量指标

被试主观因素:判断标准和辨别力 (1)判断标准

在信号检测中,被试的判断标准一般通过似然比来反应,通常用?来表示.通过?值可以解释被试对刺激进行判断时的所持的严格性( ?﹥1 ; ?=1; ?﹤1 ),一般?值越大(?﹥1)则判断标准越严格, ?值越小(?﹤1)则判断标准越宽松。 ?值的计算方法

公式:β=击中率的纵坐标值OSN/虚报率的纵坐标值ON ※纵坐标值转换(PZO转换表):

击中率和虚报率→Z分数ZSN和ZN→正态分布曲线上的概率密度值OSN和ON (2)感受性或辨别力

信号检测论可以区分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反应敏感性. 区分指标是,当被试反应较为敏感时其击中率会提高,虚报率下降,此时辨别力高,反之亦然.辨别力指标通常用d’表示。 公式: d’= ZSN-ZN

※通过查正态表可得ZSN和ZN.其正负值由击中率和虚报率的大小决定: p(y/SN)和p(y/N)的值大于0.50取正值,小于0.50取负值. 三、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 1.有无法 (1)定义

○这个方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根据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判断结果来估计P(y/SN)和P(y/N)。 ○实验后求出判断力?值和辨别力d’值,并绘制ROC曲线。 (2)ROC曲线(接受者操作性曲线)

ROC曲线指被试工作特征曲线,也称为感受性曲线。 是反映敏感性及特异性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是用构图法揭示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互关系。 ROC曲线特征图

试被信对性受力感能的察觉的号击中率号信说少于向倾号信说多于向倾 虚报率

16

2019.4

等感受性曲线,是各轮实验中被试的敏感性没有变化,且两个感觉分布的标准差相等时, ROC曲线是一个平滑的,对称的曲线。 2.迫选法

只用信号和噪音两类刺激。信号和噪音的差别也要通过预备实验确定。其实验程序如下。 (1)刺激呈现方式

一般每次给被试呈现的刺激数目为2~8个,其中只有一个是信号,其余的为噪音,这种呈现刺激的方式称为多项迫选法(mAFC),即每次从呈现的m个刺激中选出信号。在呈现刺激时,每次可以多个刺激同时呈现(SN+N+N+N),也可以相继呈现( N → SN→N →N ),具体情况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设计而定。信号在每组刺激中呈现的位置或先后顺序是完全随机的。

(2)反应方式

当呈现多个刺激后,只要求被试回答哪个是信号。被试回答是信号的依据是他对刺激量的差异的感觉,如果感觉到某种刺激与其它刺激有明显差异,或与信号的感觉量一致就判断为信号。如果判断后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3)计算感受性的方法

根据实验次数和被试正确判断次数可计算正确判断概率。 公式:Pc=C/N

注:C为被试正确判断;N为被试判断的总数;Pc是反应被试的指标。Pc越高,说明感受性越高。求出Pc后,转换为d’[查佩利奥(Pelliott)制作的Pc和d’转换表]。在迫选法实验中,被试的判断标准是刺激物理量的差别,被试只要从一组刺激中选择出信号即可,因此,无须自己再确定一个判断标准。所以在计算时只计算d,而无须计算判断标准?。 3.评价法

评价法是信号检测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评价法又称多重决策法或评级量表法。同有无法一样,对信号呈现的先验概率和对判断结果的奖惩措施可以根据实验的要求.但是,在有无法的实验中,只要求被试回答是否有信号,被试只有一个判断标准,而在评价法的实验中,不仅要被试回答是否是信号,而且还要回答是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即有多大把握肯定是信号,通常我们把被试作答的肯定程度分成5等级:

评价法的刺激呈现及被试反应 评价法的判断等级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方法 ○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

○根据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判断结果来估计P(y/SN)和P(y/N)

○求出辨别力?值和判断力d’值 ○绘制ROC曲线

四、信号检测论测量感受性的影响因素 1 .信号和噪音的强度及其强度差异 2 .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

3 .对判断结果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及严重程度 4 .被试的实验动机 5 .其他影响

第五章 反应时 一、反应时间概述

17

2019.4

1、反应时间概念

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在肌体内部潜伏的效应 “反应的潜伏期”

包含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肌肉反应 *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 反应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大脑加工阶段通常耗时最多。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刺激反应时间存在差异;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或不同状态下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时间也不同。

二、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一)、反应时间相减法

唐德斯首先提出了用于分析信息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相减法。

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A、B、C反应任务:

测量A-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出现时,就立即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称为简单反应时;

测量B-反应时间: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所测得到反应时间,其中包含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测量C-反应时间:一个反应,仅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先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刺激的呈现不反应。所测得的反应时间,其中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计算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可由C-反应时减去A-反应时获得;选择反应时可由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而获得。 (二)、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

斯滕伯格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目的: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三)、“开窗” 试验

“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如同打开窗户一样,对里面的过程一览无遗。 开窗实验最大特点——直接性

开窗实验的经典实验——字母转换实验 (四)、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率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以反应时间作为人类信息加工特性的指标,其逻辑是:心理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反应时间的长短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即一个复杂刺激的加工所需时间较长,而对一个简单刺激的加工时间则要短一些。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 反应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实际实验中,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率,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率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 三、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18

2019.4

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步缩短;

随刺激强度的增加,最初反应时间的缩短得快些,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向一极限水平渐进。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4.反应时间与被试机体的适应水平

眼睛对明适应、暗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反应时间与对不同光适应水平的关系 5.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6.反应时间与额外动机 7.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年龄 8.反应时间与练习

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其变化是逐渐的,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 9. 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之间的反应时间存在差异。

同一被试在相同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四、测量反应时间的仪器及注意事项 第六章 视觉与听觉 第一部分 视觉 一、视觉的感受性

视觉巧夺:视觉和触觉冲突时,视觉能克服触觉。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巧夺。 1.光谱感受性

(1)视觉的物理刺激

人眼不能看到所有的光线。

人眼的适宜刺激,即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380毫微米(紫色)——780毫微米(红色)。 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2)视觉现象

我们不仅要考虑光的物理特性,更要研究人的视觉系统对光的反应特点,即对可见光谱的感受性进行研究。

视觉功能(人眼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 锥体细胞 杆体细胞

光线透过水晶体到达眼睛后部的视网膜。膜上有两类感光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密集在小于1mm处的中央凹上,而杆体细胞则分布在中央凹周围。 ○ 锥体细胞主要在白天发挥作用,它是明视觉的光感受器。 ※中央凹是夜盲

○ 杆体细胞主要在黑夜发挥作用,它是暗视觉的光感受器。

色差—Purkinje效应:在日光下看起来明度相等的红花和蓝花,到了黄昏时,即光度变弱时,两种花的色调都变淡了,但蓝花看起来却比红花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即当光照度降低,使锥体视觉转换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叫做Purkinje效应。 2.暗适应与光适应

19

2019.4

(1)暗适应与光适应定义:

暗适应是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光适应是在光亮中视觉感受性很快下降的过程。 (2)测量暗适应的一种方法

暗适应仪——测量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阈限刺激值(为使眼睛看到光亮所须的最小强度)为纵坐标作图,便可得两条暗适应曲线。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适应的开始阶段,阈限刺激值迅速下降,很快达到稳定的水平,锥体细胞的感受性大约在5~10分钟就完成了。而接下来的杆体细胞感受性大约持续20 ~30分钟。因而与暗适应刚开始相比,眼睛的感受性提高了许多倍.即在暗适应过程锥体感受性的提高远不如杆体多。

明视觉(锥体)与暗视觉(杆体)的特性

明视觉感受器视网膜位置功能上的亮度水平颜色视觉暗适应锥体细胞集中在中央凹白天日光有快,约5分钟暗视觉杆体细胞网膜边缘黑夜光线无慢,约30分钟

3.视觉的后像 (1)定义

视觉的后像是一种视觉现象,即当光刺激视觉器官时,在眼睛内产生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中止而消失,而是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维持若干时间。 (2)影响后像的因素

A刺激强度→后像(正比)

B视觉器官的疲劳程度→后像(正比)

C刺激的网膜部位→中央凹比外围后像时间长 D刺激的持续时间→后像(正比) (3)实验中克服后像作用的具体办法 A亮度匹配实验 B颜色匹配实验 二. 颜色视觉实验

1.研究颜色视觉的意义

颜色是人类环境的一个普遍特色。人类能看到各种颜色是视觉器官工作的结果.颜色加强了物体表面的对比,促进了客体的觉察与区分,为再认客体提供了清楚的线索。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颜色视觉。 2.颜色视觉

光与颜色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因素(自变量或控制变量)是颜色视觉心理实验设计所必须了解的内容.。

(1)颜色视觉的产生

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们所以能够看到各种物体的颜色,是因为有发光体的光线照射物体,而人眼又能将光的辐射能量转变成视觉信号,而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吸收光线的成分不同,因而便产生颜色视觉。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