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拓扑学

建筑拓扑学——探求当代空间的本质

草译自 Juan Antonio Cortes, Architectural Topology -- An Inquiry into Nature of Contemporary

Space, EL(), P33-57】

1, 空间组织的清晰性

“对我们而言,清晰地解释每个项目的内在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以最简洁与直接的方式,而非通过图形或者形式来表现概念。评判一个方案是否简洁,概念必须得以清晰阅读。”(妹岛和世,2004)

“通常,体量上的透明与轻巧并非最终目的,我们致力于将各构成部分以一种清晰的方式来组织。”(SANAA,2005)

评论家反复地将妹岛和西泽的建筑学冠以简洁、朴素(austerity)、纯粹几何的特征。话虽如此,我们还是该定义这些特征在他们作品中的含义。总的来说,热衷简洁的建筑师常被称为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10多年前,Atan Allen就认为妹岛不应被归类为本质主义者的极简主义(essentialist minimalism),本质主义者们总想着去除作品中不必要的成分(component)以显现理想形式。实际上,妹岛和西泽都不能被称为极简主义者,如开篇的引言,他们并非像要构筑理想形式,而是要让概念——空间或者构成要素的组织——明晰。

这两位建筑师的作品也常被冠以“非物质性”(immateriality)、“轻巧”、“透明”。然而,就前两个特征而言,应该说他们的作品看起来是“非物质的”与“轻巧”的,而非真正的非物质。虽然常使用透明的玻璃,他们总是强调物质上的透明性并非他们设计的最终目的。“透明性意味着创造各种关系,它并非只是被看穿。透明性也意味着清晰性,不仅在视觉方面,更指概念方面。”

妹岛和西泽在一些访谈与出版物中表达过一些观点,其中,追求清晰的空间组织并清晰地展现出来是最明确的设计目的,这使得他们以简单方案的方式来做项目,只画线条,没有厚度,也没有对物质的期待,线条勾勒出空间轮廓、明确总平面。

在方案中,他们用“最简单与直接的方式”来组织基本的空间关系,从而呈现出关于拓扑学(topological issue)议题的基本组织形式:群集或分区(clustering or compartmentalisation)、集中或分散(concentration or dispersal)、紧凑或分裂(compactness or breakup)、缝隙或封闭(aperture or closure)、室外或室内、限制与联系、连续与断裂。他们想象的便是这些有关空间限定与关系的几何学基础议题,而非几何本身。妹岛和西泽作品可被看作是建筑拓扑学的指南手册。

2 群集与分区的非层级性特征

“在阿尔梅勒剧院,每一种材料,都给予同等的重视”。 “在日本传统建筑中,每一部分都有着相同的权重”。

“我们努力设计一个没有等级性的平面——从头到尾。我们的平面重视表现出自由的移动??光线散布在每个角落也表示从等级性中释放出来”。

对层级性的消除是妹岛、西泽的首要目的,包括建立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平衡,建立空间属性的均质性。他们的这些原则不仅是表现出“非材料性”或者“透明性”,更与现代主义运动有着紧密联系。风格派运动(De Stijl,现代主义的范例之一)便是基于构成元素的非层级组合,上述原则也被密斯等现代主义建筑

师所运用。在风格派和密斯作品中,构图决定了各元素的相对位置与大小;而妹岛、西泽的建筑中则创造出仅仅是重复、或者带有某种程度上的随意、不确定性的构图。除了缺乏如中心、轴线、焦点等层级性元素,他们作品中的等值性,则通过对统一分布的光源以及白颜色,表现为均质性。

消除,或者说急剧的减少层级性,这种思想主导了妹岛、西泽的作品。这类建筑师的职业历程可看作是在消除层级性的方向上不断开拓空间组织的多样可能性。案例如下:

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1990/1991)的楼层平面基于宿舍单元的重复而生成,两侧成排的宿舍面对着公共空间。这种空间组织消灭了走廊并允许多样化的路径与关系在住户间产生。在歧阜北方町住宅(1994/1998),住房被当做组成公寓的单元,住房不同的组合方式促成多样化的公寓。这种重复的构图原则与传统的三段式构图(tripartite)相反,随意的构图机制促成潜在的统一秩序。

【再春馆制药女子公寓】 【歧阜北方町住宅】

阿尔梅勒剧院(1998/2006)有着激进的平面组织,平面由一个矩形被分割成不同尺寸的小矩形而组成,所有矩形等级相同,平面看起来几乎就是几何图案。作者声称多样化的空间联系就在这单一的平面中展开。

【阿尔梅勒剧院的平面与模型】

空间组织的方向是简单地将平面划分成组的矩形,广场藏在其中。矩形内部使用功能的可交换性促成了建筑的灵活性。“我们构想这个房子没有层级性,公共性很强,从走道到用房,空间配置原则均相同。”特别是,“总是存在不同大小的用房,一个矩形有可能是一个卧室,另一个则可能为走廊或者庭院,这就是其灵活之处。”

另一个重要项目是金泽21世纪美术馆(1999-2004),西泽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该建筑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分割用房”(separating the rooms)。分割用房,然后再组合的设计方法日后也应用在他们的诸多项目中。用房分配的过程是随意的,唯一的标准在于亲密性或者距离感、集中或者分散,而不依赖于传统的层级方式。这种非层级性的安排,类似于风格派的构图,然而构图的元素是用房,而没有将造型简化为分离的线或者面的要素化过程(elementarization process)。西泽解释说,在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中,“分割用房”的原则首先是作为平面构思,然后,从平面草图转移到工作模型,当给予用房不同的高度后,他们认识到了将平面三维化的潜力。设计过程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创造走廊,它在平面组织的成型过程中十

分关键,在反复试验中,最初的迷宫状的方案被现在重视观者方向感的方案所取代。当然,将族群的用房环绕一个4.5米高的玻璃封套,高矮不一的盒子从屋顶中立起,从而赋予其与周边环境一个强有力的联系,也是构思的基本点。这一外围的圆形抹去了建筑的正面与背面的分别。通过这样的设计,建筑向周边环境平等一致地开放。最后则是包含室内外的景观设计。

【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用房“要素化”过程】

“分割用房”的方法在日后的一些列项目中得以应用,用房成为独立体量,从包围的外套中解放出来。在东京森山住宅(2002-2005)中,散布的体块仍保持着平行的安排。并且,建筑师寻求在各独立体量中的可交换的灵活性,“在这个房子中,客户可自由决定哪些房子自住,哪些房子出租??他可以更换自己的居住领域。想法是设计一个让客户可以享受不同的空间与生活方式,不拘于固定地点的房子”。在Towada艺术中心(2008-2008)中,各用房体块零散布置,但用一条线性走廊相联系。“我们设计的平面由分散的展室组成??展室并非简单分离,而是群团式地聚集,它们构成了整体的连续景观”。

【东京森山住宅】 【Towada艺术中心】

在纽约当代艺术新馆(2003-2007)中,一系列不同尺寸的盒子被偏离中心的堆积起来,从而形成采光天窗和平台。在丰田Aizuma讲堂(2006-)中,三层体块同样地自由堆积。三层体块有着起伏的周界,形状各自略有不同,从而产生室外的楼板与天花板——平台和雨篷。室内外的中介空间使建筑与外部环境发生连接。在建筑内部,用房墙面基本都是曲线,大小不一、且互不相连,并和外墙也分开。

【纽约当代艺术新馆】 【丰田Aizuma讲堂】

在阿尔梅勒剧院中,平面只是直角、而非网格状地划分,通过对大房间的分隔而获得成组的小房间。而在其它项目中,平面是被格网分隔,通过不同的分隔来形成多样尺寸的用房。如在Funabashi住宅(2002-2004)中,这里的另一大特征是缺乏作为中介的交通空间,和阿尔梅勒剧院相似。在复杂的、不规则的平面中也可见到直角的房间划分,比如在Eda住宅中,不同的格网以平行于周边街道、铁路以及车站广场的不同角度共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