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关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一、引言

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参与已经成为公民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行为,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尺度。从公民参与的实践来看,公民参与所涉及的内容更多地是集中在公共政策领域,甚至有的学者把公民参与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公民在公共政策中参与的行为及活动。这些表明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的具体体现。就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情况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参与主体缺乏普遍性、参与渠道有效性不足、参与程度不深、质量不高等问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要求发展,必然要“对症下药”,针对上诉突出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才能使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主题

(一)公民参与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分析

钟育三在其《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一文中对公民参与定义为:公民参与指公民以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直接参与到关系到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政府即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对政府公共决策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的行为,其目的是提高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的公共行政能力,帮助并监督政府有效地代表和实现公共利益。

徐望来则在《试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指出:所谓公民参与,就是为了落实民主政治、追求公共利益及实现公民资格,由公民个人或公民团体从事包括所有公共事务与决定的行动,这些公共事务是以公民本人切身的地方性事务为基础,再逐步扩大到全国性的公共政策,因此,可以由每一个公民时时刻刻的关心与适时的投入来实现。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方面,马宝雨的《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及徐望来的《试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分别从法律与政治的角度分析

1

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与社会意义。指出:整个公共政策运行过程都以公民为基础;公民参与是政策制定过程民主化、法制化的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是政策制定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公民参与能防止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垄断和腐败。

综合他们的论述,笔者认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就是指当政府做出与公民具有厉害关系的决定和政策时,公民个人或团体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和程序直接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了解相关的政策信息,并对决策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来影响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二)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朱余斌在其《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对策》中指出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积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制度设立的速度,从而造成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困境。包括传统政治环境的影响、公民参与的制度化低、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我国公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马宝雨在《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中认为使政策民主化进程陷入困顿的原因有:首先,公民参与的价值选择困境,在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公民无法参与进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价值选择上的困境。其次,公民参与的制度性困境,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和身份得不到政府的认可,公民参与渠道很少,政府对信息实行垄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形成公众参与的困境。最后,公民参与的政治文化困境,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清官情结、臣民意识等极大地压抑了公众参与。

在综合了多位学者的观点后,笔者认为,我国公民参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2、公民参与制度低效,参与渠道不畅;3、公民参与权力不均衡;4、公民参与法律制度不完善。 (三)我国公民参与的对策思考

王宁《关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中,针对其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深化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改革,形成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和自下而上政策制定模式相结合的公共政策制定体制。2.健全公共政策制定机制。3.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相关法规、制度。4.强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监督。

王小玉和高沛煊在《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一文中认为,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2. 建立、完善与公民参与有关的制度,拓宽公民参与渠道。3. 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参与组织化程度。

任晓迪和罗依平在《试论现阶段我国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中对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1.转变观念,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政府不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更要扮演服务者的角色。2.提升政策制定者和公民的素质,要加强其沟通协调

2

的技能,要有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3.加强民间团体的作用,培养充分知情的公众。4.建立信任机制,政府一方面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就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做出明确的回应,同时更宽宏大量地允许群众怀疑政府。

通过对这些参考资料的综合分析,我渐渐对这个课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一,针对公民参与制度体系的配套性不足,应强化公民参与的法制保障,完善公民参与机制。第二,针对公民参与的角色制度化规定不健全,应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参与技能。第三, 针对公民参与的可操作性规定的欠缺,应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完善听证制度、民意调查制度,建立社会讨论决策机制,尝试请愿制度。如此,我国的公民参与才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总结 总之,上述已有相关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和论点支持,并开阔了本人的研究视野,使得本人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这个课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尤其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不仅有助于民主信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而且对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公民参与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必须从政策创新、推进法治、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来求得其较为妥善的解决,但同时也应注意因地制宜地去寻找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进而使我国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育三.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学理论,2009(2). [2]徐望来.试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问题[J].网络财富,2009(3). [3]马宝雨.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J].黑河学刊,2007(1). [4]朱余斌.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对策[J].西安社会科学,2009(3). [5]王宁.关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6]王小玉 高沛煊.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J].世纪桥,2009(8).

[7]任晓迪 罗依平.试论现阶段我国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黑河学刊,2008(6). [8]李功林.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微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

[9]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