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运用 1、总结约分的方法; 2、小组交流约分的含义和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学时“做一做”中剩下的题目; (2)同桌检查交流 1、引导总结约分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组织订正。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1、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1)最简分数和约分的含义; (2)约分的标准和方法。 2、完成练习十六第3、第4两题。 1、引导小结本节可所学内容: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 (3)怎样才能使约分的过程简洁明了? (4)约分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第3、第4两题; (2)提高练习:练习十六第5、7、8题。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材解读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通分—最小公倍数 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所学能容是最小公倍数。教学时,可以创设“铺墙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学具的拼摆活动,在解决情境所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归纳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几种特殊情况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较熟练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预习提纲 1、根据创设的情境独立组学教材68—69页“最小公倍数”的全部内容; 2、尝试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正确区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尝试解决“做一做”中的练习。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1、谈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咱们学校正在装修的综合楼吗?上次我们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了在小水池底部铺地砖的问题,今天,工人师傅们又遇到新问题喽。 (2)出示问题: 工人师傅们买了一种长6分米,宽4分米的墙砖,现在要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引导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该内容。 1、分析题目题意和要求,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动手拼摆,尝试解决; 3、记录方法,并并观察总结。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二、互动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是怎么摆的,发现了什么? (1)出示操作要求:将准备好的长6厘米、宽3、汇报交流,观察比较铺出的正方形的边长,4厘米的纸片当成是6分米和4分米的墙砖; 你有什么发现? 4、描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说一(2)模拟铺墙砖; (3)摆好后,说一说你的发现,并作好记录; 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5、根据刚才所学内容,独立完成68页的“做一做” 6、小组交流订正,并要求说清楚集合中各部分的意义。 7、自学例题2,探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8、小组交流。 2、组织汇报反馈; 3、小结,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可以铺出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其中边长最小的是6分米。 (2)让学生观察铺出的正方形的边长,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比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3的倍数有:3、6、9、12、15、18…… 2的倍数有:2、4、6、8、10、12、14…… 我们发现,像6、12、18…这样的数它们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那一个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4、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的倍数 2的倍数 3、9、 6、12 2、4、8、10 15… 18… 14、16… 3和2的公倍数 5、练习反馈:68页“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