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工作材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范文材料

工作材料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 .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

范文材料

工作材料

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范文材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