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地理

社会文化地理学的主要流派

社会文化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社会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组织以及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学科,其中“人文”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接下来我具体介绍人文地理的八大主要的学派:

一、区域地理学

区域理论最早是在,19世纪初,德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就为古典区位理论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古典区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维达尔·白兰士、赫特纳、施吕特尔、戴维·林顿、胡焕庸等。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l)确立了地理区城划分和区域分在的重要地位。法国地理学者维达尔·白兰士指出,有必要研究和谐一致的小区域。他认为地理学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划出有用的自然区域或地区。在典因,“以域研究”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就是认为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地球表面划分成大小不和谐的地区或区域。

(2)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划分和区城分类的原则和方法。有些原则、方法在当虽未明确提出,但已体现在地理学者进行区域划分和区域分类的实践中.具体讲主要有下述原则和方法。 1. 相对一致性原则。赫特纳和施吕特尔都注意到区域差异,认识到地球上存在着显著不同的地区类别。并指出,这种地区不同于周围的地区,它们在自己的可以划定的边界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戴维·林顿在《形态区域的划分川,亦阐述了区城划分中的相对一致性以则。他认为,实际上,地球表面没有两个小点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一个川界线划出来被认为是均质的地区,只有在特定的现象上才是均质的.不承认相对一致性即部分均质地区的存在,就无法进行区城的划分和分类。

2. 多级划分原则。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对地理区域可以进行多级划分。如中国1959年所进行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域》,就将全国划分成自然区、热量带、自然地区和亚地区,自然地带和亚地带、白然省等多级区城.

3. 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反映在区域或分类的方法上则表现为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法。这些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地理学者进行区城分类或区划的实践中。前者如英国地理学者赫伯森1950年的世界大自然区域草案是综合分析地表形态、气候和植被而划定的。后者如德国医生兼地质学家西格弗里德·帕萨格认为划分景观类型的最好指明植被。他以主要植物分类为依据划分为全球的景观带。

4. 叠置法。1947年李旭旦教授对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迭置法进行区划的范例。他把李承三的《中国地形区域图》、《中国水系分区图》、涂长望的《中国气候区图划图》、梭颇的《中国土壤区域图》、黄秉维的《中国植被区域图》、布克的《土地利川分区图》及胡焕庸的《中国农业区域图》迭置起来,找出它们分界线的吻合处及差异处,并进行了研究,然后将全国划分为十大区。 二、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近9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里特尔、拉采尔、维达尔·白兰士、克罗伯等。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远在希里多德、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和斯特雷波时代的学者有重大关系。被称为现才划也理学之父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里特尔(1822年),关心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里特尔以后的几十年,美国学者G .P.马什(1864年)研究了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的方式。可是另一位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拉采尔(1 891年)为人类文化的地理研究或给他创造的人类学一词提供了一个线索。他在1866一1875年考察了美国和墨西哥,被美洲生活方式的各种文化类型(德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贡献所感动。他阐述了由文化的结合所引起的地理模式的总的思路。与拉采尔泊兔国发现了人类地理学的同时,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1899年)带动了法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维达尔在他开辟的索帮被任命为主席,他提出了人类文化与他的地理特征。他发展了作为继承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的概念。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几十年后,拉采尔倡议研究人类文化地文化地理学,提出了“人类地理学”一词,论述了历史景观,认为文化地理区是一个独特集团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而且很重视对文化传布的研究。与此同时,维达尔·白兰士在19世纪末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和人类文化及其地理影响的思想。

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认为地理因素替代时间居于突出地位。在他的这一思想和早期的文化地理学思想影响下,索尔提出了关于文化地理的重要论点,主张用文化景观来表达人类文化对景观的冲击。他认为文化地理学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要素来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观既有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作用,他还强调人文地理学是与文化景现有关的文化历史研究。受索尔影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者们被称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化地理的研究除了对文化景观、区域文化的历史的探讨之外,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将空间扩散分析法应用到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形成了文化地理的瑞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索尔、李特尔。索尔研究的文化景观也不局限在精神文化上,他从人类学的区域文化史获得灵感,分析景观体现出来的区域特性。

尽管文化地理学的主题比较分散,但研究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一致。景观研究在小区域主要依靠直接考察和形态分析,具有经验的、观察的和历史的研究特征。从大范围讲,文献资料更为重要。广泛收集文献和实物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进行整理排比和分析论证。文化地理学是论述相对于自然而言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政治、宗教、民族、种族、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和交通的起源、景观、扩散分布及生态等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国家的起源与职能;宗教的产生与传播,民族和种族的习俗;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特点;工、农业的区位;交通的作用与发展;城市的产生和职能;商业网点的布局;人口的理论与动向,人们居住地的选择。 三、人文主义地理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而激烈的社会变化,如经济增长长期停滞,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加深了人的物化,人越来越成为机械的附庸,再加上帝国主义战争

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这些均任意践踏着人类的理性、尊严。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譬如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十分流行,并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运动。二战后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有关地理学思想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恩特里金、洛温撒尔、柯克、由雷尔夫、段义孚、默塞尔和鲍威尔等。

恩特里金等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场所感”的研究,探索场所的主导意义和对地理感受质量进行把握洛温撒尔重新论及“Geosophy”,并就“外界世界和人脑画面”作了阐述。他认为个人的经历是非常有限的,许多诸如方向、距离、物质空间等基本要素,都是个人在文化、社会、舆论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观察的,这种外部世界及其观察者对它的理解的一致程度如何,都需要人文地理学家对其进行检验[16]。另一位主张采用人文主义方法的英国地理学家柯克的思想则起了更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地理环境不是简单的一个“事物”,而是由“形状、内聚力和人类活动附加于其上的意义”等各种因素组成的整体,一旦这个意义形成,就会世代延续下去;另外柯克将“地理环境”划分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现象环境和行为环境. 由雷尔夫、段义孚、默塞尔和鲍威尔等,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引入地理学的研究中,以期用现象学的有关方法来取代实证主义方法。同时,理想主义、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等也被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吸收和利用[12],使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概念空间和场所的分析成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主要内容。(1)空间,对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来说,空间代表着一个意念网络,这个意念网络连接了客观物体及意识。从大范围上来说,空间代表的是一个有共同意义和价值群体的区域,譬如邻里空间和国土空间。它不是抽象的地理空间,而是在人类意识和目标基础上定义的空间,是人类与世界初始接触的“具体”空间,通过人的意念和意义等途径形成场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对这个空间结构进行理解。空间用距离来衡量情感连接紧密程度。与实证主义地理中的距离不同,不用公里、旅游时间或花费,用作为一个意义中心的场所的重要程度来衡量。(2)场所,该概念是同样得到了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恩特里金等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场所感”的研究,探索场所的主导意义和对地理感受质量进行把握。实证主义地理学中的场所认为是由可观察的物体、事件等组成的集合,而人文主义地理学家认为场所与其中的人密不可分,场所如同一个“充满意义的仓库”,“哺育类的感受和灵感”,另外雷尔夫等认为“艺术品、建筑和城市之所以是场所,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将空间组织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中心”,他补充到“场所是活动在世界中的人类的反映。人类的各种活动,赋予了空间各种意义?场所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它在提供所有的人类活动背景的同时,给个人或集体以安全感、身份感”;另外,一个场所的人的行动、思想、感受及人们赋予该地之意义与价值,总是在不停的“变为”该地的一部分,他们的产生是地域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互动的结果。人类场所有大有小,如一个火炉旁边的椅子,一个省份或国家。较小的场所,可通过人类的直接感受来感知,包括嗅觉或触觉等等;较大的场所,如一个国家,在多数人的直接感受之外,通过艺术、教育或政治等象征性的意义也可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段义孚和雷尔夫都强调“场所感”作为地理认知基础的重要性,但如何去研究与场所相联系的情感、意义和象征,不仅实证主义地理学家束手无策,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家也是不能全部把握。此外,大多数人文主义地理学家认为场所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但却极少有人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上,有关空间和场所的概念的人文主义分析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作为地理学的核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