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竹节人》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介绍游戏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3.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记忆。陪伴我们童年的玩具有哪些呢?你对这些玩具熟悉吗?(师出示玩具图片)而一位叫范锡林的作家,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家里没钱给他买玩具,他就和小伙伴自己动手做玩具,他做的玩具叫竹节人,作者是怎样玩竹节人的,围绕着这个竹节人又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竹节人》。

2、师动情述说: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那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作者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梳理全文结构。

思考: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3—17):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以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18-29):写“我”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下课后,“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竟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展示:《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第1至2自然段,想想:从第一部分里,能知道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第一部分直接点题,揭示“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斗竹节人。 3、思考: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师过渡:那竹节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做的呢?斗竹节人的游戏又是怎样玩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3~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 指名回答。

2、出示: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指名回答。(言外之意是“我”瞒着妈妈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不仅仅是“我”,其他小伙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卖毛笔的老头儿生意特别好。)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 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的结论: (1)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做了一顶纸盔甲。

4、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竹节人变得有血有肉,仿佛真的成了一名壮士,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第18~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 2、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 3、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

从“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生气,作者诙谐地写道:“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