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学案 鲁教版必修3

3.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的区位因素的是( ) A.平坦的地势 C.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丰富的矿产资源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 A.转移 C.专业化

B.升级 D.环境要求较低

5.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其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水土流失现象

解析: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不丰富。第4题,工业专业镇的兴起主要反映了工业生产的专业化。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加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此外还有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

答案:3.B 4.C 5.B

如何在引进新一轮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快引进产业、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努力把“广东制造”转变为“广东创造”“广东设计”,已成为广东保持平稳、快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据此完成6~7题。

6.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

①劳动力、资源、资金缺少引起产业发展滞缓 ②“民工荒”“技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 ③能源价格上涨,土地、水资源的瓶颈约束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④交通和自然灾害导致投资环境的恶化

A.①②

B.②③

- 11 -

C.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①④

A.“广东制造”转变为“广东创造”“广东设计”,利于提升广东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B.推进新兴制造业向珠三角周边转移利于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C.产业成本的降低可以摆脱广东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 D.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解决能源和劳动力问题

解析:第6题,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依靠廉价劳动力等形成了轻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而随着经济发展,地价、劳动力等成本提高, 导致经济发展困难。第7题,由材料可知,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由“制造”向“创造”“设计”转变,增加技术含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答案:6.B 7.A

8.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就如何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解析:(1)“三大极点”的共同区位优势是临海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国家政策。(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是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劣势是科技水平低、经济落后和产业结构单一。(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应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问题提出。

- 12 -

答案:(1)政策优惠、位置临海

(2)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资源丰富。 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

(3)(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

[能力提升]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第1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第2题,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1.B 2.D

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

- 13 -

A.农业 C.第三产业

B.工业 D.采矿业

4.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 C.市区劳动力短缺

B.郊区环境优美 D.郊区地价较低

解析:第3题,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从图来看,后期工业化的比率不断下降,说明此时工业化不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直接推动城市化的是第三产业,所以选C。第4题,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工业企业选择在郊区是因为郊区地价较低,所以选D。

答案:3.C 4.D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每日、每周、每月地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据此回答5~7题。

5.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 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达 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6.居住在天津的主要原因是天津( ) A.环境质量较北京好 B.气候条件较北京优越 C.商品房价(租)较北京低 D.交通位置较北京优越

7.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主要得益于( ) A.政策的支持 C.人口的老龄化

B.交通条件的改善 D.逆城市化

解析:第5题,北京的就业机会明显多于天津,人均工资水平高于天津,故多选择在北京工作。第6题,天津商品房价(租)较北京低,获得部分在京工作人员的青睐。第7题,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主要得益于两者之间有京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便利的交通条件。

答案:5.A 6.C 7.B

- 14 -

8.下面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以下试题中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_______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地跨___________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2)珠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地位的下降,与其耕地面积的锐减关系密切,该地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两经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答案:(1)A G F ⑤ ⑥ ⑧ 沪、苏、浙

(2)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导致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3)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

- 15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