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

第二课《好雪片片》教学设计(林清玄)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3.领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

4.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学习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深意,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巧妙构思,深邃寓意;

2.以讨论为载体,学生开展探究,主动思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和善是一种爱,它如江南三月的小雨,润绿了荒芜的原野;宽容也是一种爱,它像北国九月的冬阳,温暖着冰冷的心房。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走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会收获许多感动,也学会了感动别人。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中有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

1

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今天我们就从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中去用心感受人世间“最明净的善意”。

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庞蕴禅师的相关资料,了解引文“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出处及其原始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为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扫清运用典故方面的障碍。 二、字词检查

燠(yù)热 污秽(huì) 笨拙(zhuō) 家当(dàng) 奖券(quàn)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在信义路上”到“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概括描写流浪老人的衣着外貌及其日常生活情况,交代他的身份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本部分一、二、三、四段与第五段形成分总关系,第五段是对一、二、三、四段所写内容的总结和补充,第六段交代人们对流浪老人的态度,进一步说明流浪老人的生存处境。

第二部分(从“我每次经过那里”到“鼻子因而酸”)记述第一次买奖券和流浪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情,表现流浪老人善良的心灵。

第三部分(“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到结尾)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文章的中心。 四、品读课文

(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 明确: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2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

(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 明确:一件是“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一件是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明确: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