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在各级医院已广泛被应用,但其对血小板的准确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现将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 采血因素

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结果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抽血技术不熟练或反复穿刺血管而引起水肿,皮下出血,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因子混入血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到的凝集块,使血小板测定结果偏低。这些情况标本应该重新采血后测定。

2 抗凝试剂比例和种类

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用EDTA—K抗凝对测定血小板结果基本稳定,而肝素或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

另外,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也会影响检测结果。血液比例过高,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液出现微凝块的可能性增加,可能堵塞仪器;抗凝剂比例增高,血量少,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而无法测得正确的结果。

3 小细胞的干扰

当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70fl时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而MCV在70fl以下时,仪器往往提示上限区域有干扰,MCV值越小,小细胞数量越多,血小板计数值就越高。

4 放置时间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血小板易于吸附聚集、破坏,放置越长,破坏越多;误将红细胞碎片认为是血小板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但在120min内完成测定时对结果影响不大,180min时PLT计数值与即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试剂质量、电流、疾病及药物等因素也能对血小板的计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检验工作者在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