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概论

6. 烟碱、 茄碱、 颠茄碱

三.判断题

1.( × ) 2.( √ ) 3.(×) 4.(×) 5.( × ) 6.( √ ) 7.( √ ) 8.(×) 9.(√) 10.(×)

四.简述题

1.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内容包括哪些? 答:辐射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内容:

(1)放射安全性,无可检测放射性和无有害辐射产品 (2)微生物安全性,无致病菌及其分泌的毒素 (3)营养充足,避免营养价值的过度损失 (4)毒理安全性

2.列举一些环境化学污染物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多氯联苯 (PCBs)、二噁英

芳香烃(PAHs))、铅、汞、有机锡、双酚A、3,9—二羟基苯蒽(汽车尾气) 抗氧化剂(4—丁羟基茴香香醚)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4—羟基—烷基苯酚) 3.什么是农药残留?食品中农药的残留的来源及其危害。

答: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来源:一.施药后直接污染

在农药生产中农药直接喷洒于农作物的茎、叶、花和果实等表面,造成农产品污染。部

分农药被作物吸收进入植株内部,经过生理作用运转到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代谢后残留于农作物中。 二.从环境中吸收

农田、草场和森林施药后,有40%~60%农药降落至土壤,5%~30%的药剂扩散于大气中,

逐渐积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致使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出现农药残留问题。

6

(1)从土壤中吸收;(2)从水体中吸收;(3)从大气中吸收 三.通过食物链污染

农药污染环境,经食物链传递时可发生生物浓集、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致使农药的轻微

污染而造成食品中农药的高浓度残留。 四.加工和运输中污染 五.意外污染

拌过农药的种子常含大量农药,不能食用。 六.非农用杀虫剂污染

危害:(1)急性毒性(2)慢性毒性(3)特殊毒性 4. 简述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答:(1)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食物引起机体对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2)食品成分不正常。食品成分不正常,食后引起相应的症状。

(3)遗传因素。食品成分和食用量都正常,却由于个别人体遗传因素的特殊性而引起的症状。

(4)食用量过大。食品成分正常,但因食用量过大引起各种症状。 5.简述辐照加工技术与传统食品加工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答:(1)杀死微生物的效果明显,剂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1) 放射性辐照的穿透力强、均匀、瞬间即逝,与加热相比,可以对辐照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2) 产生的热量极少,可保持原料食品的特性,在冷冻状态下也能进行处理。 (3) 没有非食品成分的残留,可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 (4) 可对包装好的食品进行杀菌处理。

五、论述题

要点:1 开发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 2.发展绿色包装辅助材料与复合材料 3.提高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清洁生产技术 4.完善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法令法规 5.制定绿色包装材料与容器的发展规划

7

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概论》第十章至第十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 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真菌毒素 2.食品伪造 3.超高压杀菌: 4.SSOP 5.食物过敏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计10分)

1.三致作用是指 、 和 。 2.控制食品安全的经济有效的管理体系是:_________。

3.两大真菌毒素的生物化学快速分析方法是 和 法。 4.甲醛被掺伪者用于食品的 。 5.杂环胺的毒性是 和 。

6.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是由于其产生 引起的 。 7.牛奶中掺淀粉或米汁可用 检验。

三、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计10分。正确打(√)、错误打(×)) 1. 转基因作物也有可能对生态环境有威胁( )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除了包括消费者的权利,也包括了经营者的义务。( ) 3. HACCP是预防性的食品安全体系,不能对饲料进行安全监管( )

4. HACCP计划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模式,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管理部门对不同的生产推行的计划也不尽相同。( )

5. PCR技术对水中分离的未知菌,或者多种细菌污染的样品也很有效( ) 6. 酶免疫测定法成本低,操作简便,但不能同时快速检测多个样品( )

7. 多吃人造奶油,炸薯条等含氢化油食品可能因为摄入的反式脂肪酸过多,容易患冠心病等疾病。( )

8

8.农残就是在农产品中残留得农药。( )

9. 诱导期、对数期的微生物细胞对辐照的敏感性比在休眠期时要小得多。() 10. 缓冲液中的微生物细胞较食品中的更耐压。() 四、简述题 (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 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法?

3.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包括哪些部分? 4. 简述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

5.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论述题(10分)

论述GMP与SSOP、HACCP之间的关系。

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真菌毒素: 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2.食品伪造 :指人为地用若干种物质经加工仿造,充当某种食品销售的行为。

3.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放置在高压容器中,在常温或低温下,对食品施加100Mpa以上的压力完全杀死或降低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同时能较好地保持食品色、香、味和营养品质的一种物理杀菌方法。

4.SSOP:是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简称。它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保证达到GMP所规定的卫生要求,保证加工过程中消除不良的人为因素,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5.食物过敏: 指在食品中含有某些能引起人产生不适应反应的抗原分子,这些抗原分子主要是一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诱导人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 )。 二、填空题

1. 致癌、致畸 和 致突变的能力 2.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3. 亲和色谱法 和 酶免疫吸附测定法。 4. 防腐 。

5. 遗传毒性 和 致癌性 6. 肠毒素 7. 碘液 三、判断题

9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述题

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答:过敏源,毒性物质,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 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法?

答:ELISA是将酶分子与抗体分子连接成一个酶标分子,当它与固相免疫吸附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复合物相遇时,形成酶—抗原—抗体结合物,加入酶底物,底物被催化成可溶性或不溶性呈色产物,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根据呈色深浅,确定待测抗原或抗体的浓度与活性,可用光学显微镜或电镜检测不溶性呈色产物 3.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包括哪些部分?

答:食品中农药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 ,有害金属 、非金属及化合物限量标准,食品中生物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食品中添加剂限量标准和使用要求等. 4. 简述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

答 1.未能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2.管理体制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3.标准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广,4.标准水平低,5.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低。

5.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

答:(1)沙门氏菌中毒属于感染性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了含有大量非寄主专一性沙门氏菌的食品而引起的。沙门氏菌死后释放内毒素,可引起宿主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是出现中毒症状和休克。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交叉污染,彻底烹饪食品,将食品保藏在正确的温度等。

(2)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进食含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后1~6h后,先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继以腹泻。大多数病人于1~2d内恢复。葡萄球菌肠毒素到达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适当的热加工和烹饪,以及适当的冷藏和冷冻是最重要的控制措施。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