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习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目标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难点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学习过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被汉儒奉为经典。编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纪),收录从周初(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160篇,分别来自15国,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歌,多为朝廷官吏的作品,共105篇,分为“大雅”、“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知识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句式以四链接 言为主,杂有二、三、五、六、七、八言。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案教师导入: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中的瑰宝,其实唐诗宋词也是由《诗经》开始源远流补充 长,发展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掀开《诗经》的面纱,领略其魅力。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自主学习 2.两首诗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3它们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个案2.《关雎》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对一个菜荇菜的少女产生爱慕之情,这一少女常常出现在小伙子的寤寐( ) 溯洄( ) 坻( ) 荇菜( ) .......补充 脑海中,小伙子追求少女却没有如愿,仍幻想着与少女共结连理。 《蒹葭》则描写了主人公对自己所爱“伊人”的苦苦追求,却可望不可及 质疑交流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个案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补充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达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训练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个案1.C不是表示使动,是接近,示好的意思。 补充 2.B 君子泛指男子,伊人指所爱之人。 24.《诗经》两首 板书《关雎》 《蒹葭》 设计 语言结构 双声叠词 叠词 表现手法 《蒹葭》兴的特点更突出 内容 叙事 抒情 在理解完这两首诗的意思后,我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请你比较一下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这本是即兴想到的一个问题,因为刚刚讨论过了相同之处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再教学来说说不同。我发现九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有发现性的题目,学生饶有兴趣地发表自己的反思 看法,进而把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内容又复习了一遍,同时,对这两首诗表现的情感不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说的实在些,这主要是为了今后做诗词赏析题更明确一些。看来考试是可以给日常教学一些指导的。只是朗读不够,如果我能范读,那么课堂效果会更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