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三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三明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参与阶段,处于旅游发展的上升期,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及其旅游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而在现实实践与开发利用中却存在着很大不足,特别是面对旅游消费已经越来越具有求新求异和逐步升级的市场化特征,而做为旅游产品生产者本身,并没有完全在这一点上提高认识,或是认识上惘然,对自身提供的产品转型升级缺失应有的理念和具体化、科学性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使得产品在“生命周期”中,很快就进入了“衰弱期”。故而,随着产品特色逐渐为更多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便随之逐渐改变,与日俱减。因此,根据这一规律,三明的旅游企业和有关部门应适时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把目光和精力,投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焦点上,即,要加大旅游产品转型提升的研究和站在更高更新的战略位置上,重新审视各景区景点已进入衰退阶段这一现状,转换思路,更新策略,让传统景区换上“新装”,赋予新的“看点”,新的“卖点”,新的“闪光点”,以期长盛不衰,进而在更深的层次上重新挖掘、包装、打造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具时尚消费元素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

纵观三明的旅游发展,本人更多看到的是许多已经营20-30年的景区景点,大多都处在衰退期,如果此时不尽快加以转型升级,势必造成日渐萧条的残局。基于这个判断,本人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三明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应当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近年来,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也将三明旅游作为“海西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市政府已经把三明旅游事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同时,我市各级政府都积极响应,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加以推进。其中泰宁县把旅游定为“生命产业”。另外,市政府也将出台相应政策,政府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一定会为三明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转型升级:新时期推进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从传统旅游业到新型旅游业

90年代以前,全国旅游市场尚处在成长阶段,旅游产品以标准化、低成本、大市场为特征,紧紧依托现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并将主要力量投放在完善旅游设施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上,以此来参与竞争。可以发现普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旅游活动是以商务旅行占据主导地位。 3.旅游活动多为消遣性活动。

但是,从90年代以后,由于受旅游消费行为趋新及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旅游市场,还是国内旅游市场,都面临着新变化,新挑战,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群众性。现代旅游活动不再是少数富有者的特权,而发展成为不受性别、年龄、阶层、地域限制的广泛的群众性活动。现代旅游者的人数和规模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世界国际旅游的人数,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间增长了176倍。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

2.旅游内容的综合性。现代旅游是包括食、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活动。旅游着外出旅游,不再是单纯地游山玩水,观赏风景名胜古迹,而是把品尝风味,享受美食,体验富有异乡情调的生活环境,体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购买异国他乡的各色土特产品,领略神奇的娱乐仙境,焕发精神,陶冶情操等多种高尚需求结合起来。

3.旅游范围的区域性。又称旅游的国际性、世界性。旅游发展到现代,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所发生的孤立现象,各国和各地区的诸多旅游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代旅游的竞争非常激烈,然而这种竞争是在互相依存、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展开的。飞机用于民航,标志着航空旅游时代的到来,它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间的空间距离。旅游时间缩短了,旅游范围扩大了,国界、洲界被冲破了,形成了一种区域性的局面。 4.旅游种类的多样性。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旅游的种类、方式、内容出现了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受到不同旅游者的欢迎,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根据传统与现代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观点,突出体现在传统的依存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在竞争中的作用相对弱化,而逐渐趋向通过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来实现竞争效应的最大化。因而,我国各地都将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确立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加以重视,但做法不尽相同,从总体上看,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做法。 旅游业提出转型升级始于上个世纪末,近几年一些地方旅游业从实际出发,在不同领域付之行动,小有成果。把转型升级作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是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这是我国旅游业历经30年发展,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提出的行动纲领。

首先,我国旅游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旅游业已从行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转入到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等整体推进的发展阶段,产业综合性、关联性、配套性显著增强。

其次,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影响。旅游业是新技术应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和促进者,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3的旅游产品订购通

过互联网进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虽然相对较慢,处于弱势。还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世界旅游组织把旅游业的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相联系,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改善环境、保护文化、传播文明、倡导尊重等方面开展了实际行动,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业的人文精神。作为世界旅游大国,中国旅游业必须用世界和人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把为社会、为人类、为环境创造福祉,作为追求发展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国旅游业正处在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的关键时期。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中,必将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起点,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能量。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目前正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服务需求增加,使服务业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全部就业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服务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任何国家或地区都难以违背客观规律而超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离迈进服务经济时代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并强调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旅游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2001年国务院出台9号文件,把旅游业定性为现代服务业,并给予政策扶持。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业被作为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各地按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去争取发展条件,可摆脱“传统服务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约束,争取获得应得到的重视和支持,对现有经济产业定位发挥一种补充性、强化性和巩固性的促进作用。三明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基础,通过推进旅游转型提升,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全市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不仅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转换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当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时候,要求对产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当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后,又会为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快速增长提供条件。因此,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配第一克拉定理),伴随着产业结构从一个支柱产业群向另一个支柱产业群的转换(罗斯托定理)。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进程看,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经济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必然趋势。从现实经济发展看,发达国家不仅已经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而且服务经济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经济发

展在初步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之后,必须大步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旅游业被作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属性上愈加显示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些业内人士和研究者认为,我国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业的过渡阶段。加速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旅游业适应我国加速现代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速实现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推进旅游转型提升,加快旅游业和服务经济的发展步伐,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都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也是发挥三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步迈向服务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着生产,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旅游消费,是人们为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资料的总和,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之后而产生的高层次的精神消费需求。因此,旅游消费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随着现代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基本旅游消费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不断地提出和产生许多新的旅游需求,从而对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要使旅游产品能够被旅游者所接受,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时刻注意洞察和捕捉旅游消费的新动向和新信息,及时做出主动反应,适时地开发和组合适应新的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本国或本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纲要就紧紧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借鉴其它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推进旅游转型提升,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既是旅游消费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也符合旅游业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趋势,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1世纪,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纪。面对世界资源急剧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社会公平失衡的挑战,继续通过工业化路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行不通了。因而走可持续社会和谐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众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资源消耗大,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可提供的资源数量决定旅游业发展的规模,但是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一般都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所以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加以利用,利用时尽可能加以保护。因此,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标之一,反过来生态环境保护又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保证,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转型升级:三明市旅游业面临的重要抉择

(一)三明旅游业的现状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和区域性人才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目前,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全面系统升级的新阶段。“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规划到2010年,全国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8%,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当今,旅游产业提升及产业结构升级,正在带动整个旅游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时期。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三明旅游业凭借良好的地理、区位、生态优势和较为独特而富集的旅游资源,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下,其发展凸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旅游项目建设得到加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其关联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有力地促进了三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经过20多年发展,三明旅游业己发展成为全市重点产业,形成一个能够满足旅游者行、游、住、食、购、娱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全市拥有1个世界级品牌,36个国家级品牌(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4A级旅游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60多个省级旅游品牌,建成以“山、水、洞、林、石、古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区(点)60处,建成星级饭店37家、旅行社58家、旅游车船公司8家,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市、县(市、区)两级全部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泰宁、永安、将乐等旅游重点县(市)设立了旅游管委会,三明市和泰宁、永安、沙县等地还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培训中心和导游管理机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三明资源优势和未来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新形势,围绕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市场导向、企业自主经营的旅游发展体制,以壮大旅游产业为中心,以整合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提升旅游形象为重点,以品牌创建和精品建设为抓手,打响水上丹霞、生态休闲、客家祖地特色品牌,从观光旅游做起,向休闲度假旅游延伸,逐步把三明建设成以优美生态环境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海峡西岸生态旅游胜地,至2015年旅游业力争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二)三明传统旅游业存在主要问题

1.单一性。目前,我市的旅游业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其他如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等所占比例很少,且都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对于这些旅游产业,经营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