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师: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定能够读懂它的奥秘。
7、第一朵杏花
教学内容:第7课《第一朵杏花》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了解竺可桢,可桢爷爷) 导入新课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21
设计预设 修案 一、展示资料,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二、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生自读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检查自读的情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况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预设 修案 22
一、听写词 1、听写词语。 语,导入新 淡红色 习惯 需要 研究 估计 推算 著名 课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继续学 1、指名读出文中直接点明竺可桢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的文,探究原原因。(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因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读中理解句子含义:自由地读一读,把你觉得读的时候要强调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反馈,教师追问为什么? “竺爷爷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