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

. . . .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儒家思想 )。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道家思想 )。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 意境说 )。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唐圭璋 )。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刘辰翁 )。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学习资料

. . . .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儒家 )。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 朱自清 )。

三、填空题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思无邪____’。”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文质彬彬____,然后君子。”

四、名词解释题

1.以意逆志

学习资料

. . . .

答: (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2)“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3)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4)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 2.知人论世

答:(1)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也是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2)孟子的愿意是从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来立论的。(3)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形式风貌,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素养以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文学批评要进行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4)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影响。 3.文质彬彬

答:《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原意质指质朴,文指文采。文质彬彬指仁义道德修养与礼仪文化修养兼备。而在“绘事后素”之喻中仁为质素,礼为文采。故后世批评家常将文质引伸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文质彬彬”表现孔子文质并重,要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4.心斋、坐忘

答:(1)庄子文论的哲学基础是“道”。所谓“道”是指一种超越时空而存在的绝对理念,它主宰和支配着主体的精神意志,含有强烈的人格化的力量和因素。“道”的地位至尊,但又具有不可知性和不确证性。(2)“心斋”、“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由耳—心—气—虚的经验观照就是“心斋”。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身心的欲求就是“坐忘”。 (3)“心斋”、“坐忘”名虽为

学习资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