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瓜类枯萎病筛选拮抗菌剂及菌肥

针对瓜类枯萎病筛选拮抗菌剂及菌肥

一、研究现状

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由于尖孢镰刀菌不断进化出新的生理小种,并且其厚垣孢子能够长期在土壤中存活,使得枯萎病的防治十分困难。近年来,利用有益微生物或枯抗微生物对瓜类枯萎病进行生物防治枯萎病成为研究热点,根据生防菌诱导相关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使其分泌相关酶及抗生素,从而使病原菌繁殖受到抑制,控制瓜类枯萎病的发生。主要采用芽孢杆菌、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等拮抗微生物降低病原菌的密度或削弱病原菌的致病力,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防治方法。 二、目的和意义

我国拮抗微生物研究及应用的技术手段多样性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拮抗微生物的种类单一、对农药的反应敏感,抗菌谱较窄、生防效果不稳定、生防菌在植株上定殖较难,对拮抗和促生的结合较难、微生物防治措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拮抗微生物资源太少,还需进一步挖掘与应用。

研究表明将广谱的拮抗菌剂应用到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中,能提高防治效果,将广谱拮抗菌和有机生物菌肥联合施用,可以起到防病和促生双重功效。本项目以多年瓜类连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瓜类枯萎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洁抗菌,对筛选到的高效拮抗菌株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广谱高效的拮抗微生物资源;并将筛选的微生物与有机肥联合使用,使其相互作提高防效和肥效,为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

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可行性分析

枯萎病主要危害西瓜、黄瓜、甜瓜等瓜类作物。目前,瓜类枯萎病在国内瓜类主栽区普遍发生,严重制约瓜类蔬菜产业发展。通常情况下由于枯萎病造成西瓜生长衰弱、结瓜少、瓜小、品质差、淡而乏味,西瓜糖份含量少,产量损失达 15% ~30% ,严重区域达 50% ~85% ,甚至绝收。通常主要运用化学方法防治,但是由于化学农药毒性大、污染环境,长期大量使用容易诱导病菌的抗药性,作物中农残超标,影响人体健康,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人们陆续报道了细菌中的枯草芽孢奸菌(Bacillus subtilis)、放射土壤奸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突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节朴菌(Arthobaeter)、梭菌(Clostridium)、多粘芽抱杆菌(Panebacillus polymyxa)、木霄属真菌(Trichoderma spp.)、青霄菌属真菌(Penecillium spp.)、绿粘帚霉(Gliocladium sp.)、大隔伏草菌(Peniophora gigantea)、放线菌属中的链霉菌等对病原微生物的括抗效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报道单一拮抗菌在实验室和温室条件下有较好的效果,很少有报道多种拮抗菌联合使用及拮抗菌与有机肥复配使用。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瓜类枯萎病,抑制尖孢镰刀菌,控制病害发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防治方法。它具有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毒、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对瓜类无副作用、尖孢镰刀菌不易产生抗性、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如与优质有机肥配合使用,效

果更佳。林纬釆用芽孢杆菌和哈慈木霉单一防治西瓜枯萎病效果达35-50%,与有机肥混合使用效果可提高到60-85%。因此,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高效诘抗枯萎病菌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捨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括抗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生物防治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 四、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1、技术方案

通过系列稀释涂布平板、对峙培养等方法,从长期连作的健康瓜类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瓜类枯萎病枯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菌系。

研究分离得到的瓜类枯萎病致病菌的拮抗菌生物学特性,包括菌株的生长情况,最适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以及抗性谱、耐药性等,对枯萎病的高效防治和田间应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将去除菌体的发酵液对瓜类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作为判定发酵条件优劣的主要指标,筛选出最适合菌株产生抗生物质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生产及应用奠定基础。并进一步对菌株产生的抗生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

将分离的拮抗菌株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两组,一组将拮抗菌株直接注入到土壤中,另一组将拮抗菌株接种中微生物肥中,进行病情调查,确定拮抗菌株的防治效果。 2、技术路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