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现代文阅读技巧
作者:闫芳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4年第23期
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尤其是中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大家都“谈虎色变”,惟恐避之不及,而这类阅读恰好是分值最高的题型。究竟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解答呢?
一、通读全文
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阅读现代文,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感知,也就是通常说的全神贯注地快速浏览全文。即读题目后,串读全文,形成对文章的总印象。初读时要了解文章的体裁,文体确定了,就要依据文体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整体结构。如,对于记叙文,就要了解叙述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对于散文,就要了解表达的主旨是如何借物(景)来表现的。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哪些是关键的词句呢?即能揭示事物特征、表现作者情感或观点的词句。这些词句从表达方式上看,一般是议论或抒情的文字,从位置上看,常居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某一段的段首。依据这些常识,就可以形成文章的总体印象。如,分析课文“土地的誓言”时,仅依据题目就了解作者是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联系写作背景,对此文就可了解“发出什么誓言”、“为什么要发出誓言”等。通读课文时,要画出关键性的句子。如,表明作者对土地的思念热爱的句子:“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理怀着炽痛的热爱”;找出课文中发出誓言的句子:“我永不能,不应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还要注意文章的开头,起总领的句子,或领起每段的段首句。如,《土地的誓言》中的领起句“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还要找出课文结尾画龙点睛的句子,它们一般能揭示文章的中心。
再者,有的阅读材料所标注的作者、写作时间等,也要认真阅读。它有助于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的风格,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主旨。
中考试卷中,曾有一篇现代文《月光饼》。从选文的附注里,可知道作者童年的美好时光,是在浙江渡过的,而今年的中秋之夜却身在台湾。那么就可以知道,这篇散文是以中秋节为背景来抒情的,肯定抒发的是对祖国——大陆的亲人的眷恋之情。这样,先入为主,仅从选文所表现的内容就粗略了解了文章。借助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回忆童年时期在中秋节尝到故乡的特有月饼——月光饼来抒发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题。 二、注重品味语言
现代文阅读中,阅读理解题品味语言、揭示词语的含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丢分最多的。大家知道,这些题都是源于一定的语言环境的。解题时,要将问题与语境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起来。通过初读,获取有用的信息——主旨、内容、结构等,来理解相关语句的意思,分析获得解题的信息。通常来说,词为句服务,句为段服务,段为中心主旨服务。这就告诉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或文中的细致描写,来提炼信息,理解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而不能只对词句做孤立的分析,要将问题与上下文主旨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时,要结合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言行去分析。这样,就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了。 再以课文《土地的誓言》为例,初读课文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即作者的思路,也理出了课文的结构,对课文已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结合上下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品位句子,概括词语的含义,就不难了。如,在“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的一种热情”和“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这两句中,如何去理解“泛滥”“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这两个词语的用法,是比较特殊的,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①明确该词的本义;②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最后得出词语的确切含义。“泛滥”的本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用在这里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呢?须知,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不仅理解关键词语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也不能孤立地去看。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概括人物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初读课文时,人物性格仅仅是冰山一角,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十分严厉的乡村法语教师。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尤其是他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就完成了对这个人物的塑造。
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时,从整体感知是阅读的基础,结合语境思考解答问题是关键。当然掌握这些阅读技巧,只是起到帮助解题的作用,它不能统领一切,真正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得靠平时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