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8届高三质量调查(一)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

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 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 B.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 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

2、“科举家族”“进士家族”的概念在学界颇有影响,台湾学者黄宽重在诸多宋代家族个案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宋代家族“能否长期维持家声,科举仍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意在说明,宋代

A.家庭门第制约人才选拔 B.科举制更加趋向完善 C.宗法观念决定科举取士 D.科举制影响家族地位

3、恩格斯说:“梭伦改革揭开了一系列所谓的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梭

伦“侵犯所有制”的改革措施是

A. 划分财产等级 B.设立公民大会 C.建立陪审法庭 D.废除了债奴制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在18 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

济学家所称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阶段的起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 D.资本的原始积累

5、1919年2月1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条例和向社会主

义农业过渡的措施》宣称:“所有私人使用土地的形式都应看作是过渡的和陈旧的形式”,并要求将“土地使用的个体形式过渡到集体形式”。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正在 A.推进农业集体化进程 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

C.积极实施新经济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6、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

又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的改组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帮助 7、通过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B.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D.苏美英等大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核心 8、毛泽东在1949 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

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9、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说:“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

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乔治·凯南表达的主旨是

A.发展日美友好同盟关系 B.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C.谋求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D.将日本作为战略重心

10、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C.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 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11、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的湖畔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

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据此可知,威廉·华兹华斯的文学风格是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三大题,其中12题18分,13题20分,14题18分,共56分。 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认为“大臣廉则督抚有所畏惮,督抚清正则属下官吏操守自洁”“廉洁者奖一以劝众,贪婪者惩戒一以儆百”“天下物力有限,当为天下惜之”。他要求九卿“尔等俱为大臣,天下督抚之贤否应于平时留心细访,以备顾问,谁贪谁廉即行公举”。

一一摘編自《论清朝康熙帝的廉政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的廉政观,并指出他的本质意图。(6分)

材料二 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收钱银,称为火耗。火耗往往成为法外之税,又无监管,腐败丛生。清雍正二年,在全国推行火耗归公制度,规定统一的征收标准(一般10%- 15%),作为法定的正税,直接征收到中央。征收的“火耗”银大致有三种去向,一是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中央至地方的财政亏空;应付各项支出后仍有余钱,即可做第三种用途一一各地政府的公用银。

(2)依据材料二,归纳雍正帝推行火耗归公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作用。(5分) 材料三 清朝对监察制度非常重视。在中央设立都察院,该制上袭明朝,依清朝的具体情况略有损益。在地方设总督和巡抚,除掌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外,还有监察之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