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潘洪珍

来源:《商情》2010年第36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成因及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学生 思想政治 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的一个学科领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的价值观和各种思潮的影响,高校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观念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难免发生利益上的冲突,产生许多不稳定的现象。此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价值就显现出来。在经济上,通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人的行为得到教化,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工作效率必将提高,有利于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提升,使得教育对象创造更丰富的物质价值,以此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在政治上,通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定了被教育者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了他们的社会理想,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水准,规范了他们的社会行为,他们对政治活动充满了热情和关注,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特色;在文化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先进文化的载体作用,在其管理活动中满足管理者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素养,确立现代的管理理念,使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现代高校管理打开了人文视野,使之具有更广博深厚的文化价值依托,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开发新的潜能和资源提供了手段。

社会文化背景与民族传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情绪商数、个人美德、工作伦理与人际情感等。因此,社会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管理行为及其效果。从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看,技术化的管理工作与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提升管理的人文内涵,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提高管理效率与层次的必然要求。

如果我们把社会文化传统看做是现代高校管理的精神资源,那么,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是开掘和利用这一资源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技术性管理与民族文化背景的融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但两者又不是自发契合,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中介组织、体制运作和实践操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完成的。在这些中介手段中,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下来的人性化原则与终极目的,体现了最本质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在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建构中的独特功能与优势,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连接社会民族文化与现代高校管理的桥梁。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分析

1.不成熟性。在调查中,我们深感高校学生大部分人的思想政治倾向是积极的、向上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呈现出政治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性质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表现出政治思想上的偏激和盲目。

2.不稳定性。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上的一种从众心理,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主见和判断能力,思想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外界环境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时,当家庭出现比较大的突发事件时,当学生的个人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等等,其政治思想观念都极容易产生动摇。有的学生缺乏信仰,有的学生在对待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上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和彷徨的心态。

3.不平衡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学生个人各方面的思想素质不平衡,有的学生思想品德好,而政治理论水平低,有的学生政治理论水平相对较高,而思想品德较差,有的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缺乏完美的个性;有的学生个性相对成熟,而又缺乏扎实的理论根底,从而导致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素质不平衡。

4.多元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说明高职学生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或者说正统的说教要与学生个人的思考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了。高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不系统、不成熟,但已经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然,积极的信仰在学生中仍占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文明仍然还是高校学生思想意识的主流。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措施

第一,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弘扬主旋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第二,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寒暑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等,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能否实现、育人功能能否发挥,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将思想教育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此,可以探索从各个高校的具体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学术成就高、社会影响大、热爱并乐意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教师,让他们担任兼职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这些学有专长、业有专攻的老教师的感召作用,为培养年轻教师做出自己的贡献,又能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段长远,赵国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研究[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05. [2]吴本佳,蒋从明.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