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玉米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优质玉米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总结

作者:吴祖军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2期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但是重要的粮食,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种植结构也在发生这变化。本文中主要介绍了优质玉米的高产示范种植。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种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61-01

玉米是我县旱作农业开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增产潜力大,是粮、经、饲兼用作物。在我县推广高产优质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工程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县人民生活的改善,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满足市场经济需求,调整我县种植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近年来为了主攻旱地单位面积单产和加速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的更新换代,江口县农技站承担了贵州省农委下达玉米优质高产示范项目2.5万亩。现将一年来实施结果总结如下: 一、实施地点、规模、计划指标

2012~2013年计划面积3000亩,实际完成4500亩,分别超计划140%。主要落实地点:太平村2000亩,地楼村1500亩,怒溪村1000亩,共4500亩。

增产指标在前三年玉米平均单产230公斤的基础上增产10%以上,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面积占80%以上,育苗移栽面积100%。 二、主要技术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新组合

项目实施加大了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了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项目区主要选用临奥1号、农大108、黔单10号、中单9404、3303、高油115、9914、3119、成单19等优良品种,全县共推广以上品种量达4.5万公斤以上。同时,引进14个新品种进行了品试和展示和不同叶龄移栽试验,选出了当家品种和探索出了最佳叶龄移栽经验等,作好了技术贮备,为我地今后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狠抓技术落实,适时早播,全面推广肥球育苗

两年来项目区全面推广玉米肥球育苗移栽3.5万亩,在抓肥球育苗时,主攻肥球不肥问题,肥球严格按11522配方实施,即1000斤土杂肥,1000斤细土,20斤磷肥,5担清粪水,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斤锌肥,彻底消除卫生肥球,从而解决了肥球不肥问题,同时抓住季节适时早播,海拔500米以下,于3月下旬播种,海拔500米以上,于4月上旬播种结束。 3.合理密植,定向错位规范化移栽

合理密植是保证玉米群体产量的基础。为了获得玉米高产,项目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的差异,以及净作与套作和分带轮作的区别,分类实施不同密度移栽。紧凑型玉米净作亩栽4000株,套作3500株,分带轮作3000~3200株,平展型玉米净作亩栽3500株,套作3200株,分带轮带2800株,当苗高12cm或三叶一心时开始拉绳定向错位移栽,实行单株移植。从而解决了我县常年密度不高的问题。 4.平衡配方施肥

平衡配套施肥是夺取玉米高产的物质保证。项目区全面推广N、P、K、Zn平衡配套施肥,每亩大田施厩肥1500公斤以上,普钙3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锌肥1公斤在移栽前结合整地作底肥施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圈肥、磷肥一次性施足),30%在苗返青活棵后,结合中耕除草,看苗施肥。 5.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

玉米苗返青活棵后5~6天时抢晴中耕除草,亩施清粪水30~40担。小喇叭口期结合第二次抢晴中耕除草亩施尿素5kg。移栽后,及时用敌杀死兑水浇蔸,防治地老虎,在喇叭口期及時用杀虫双拌毒土灌心叶,防治玉米螟。 三、实施效果

经统计局、科技局、财政局、农牧科技局和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全县玉米生产按照农业部种植业验收办法进行了验收,上、中、下共验收187.6亩,最高单产达542.7公斤,加权平均单产301.6公斤,总产达1055.0万公斤,单产比项目前三年单产230公斤,亩净增71.6公斤,增产31.13%,达到和超过了预期目标。 1.经济效益

两年来,通过项目实施,平均亩产达301.6公斤,亩净增71.6公斤,经缩值处理(按0.65计),平均亩产276.54公斤,亩增46.54公斤,增产20.23%,有效面积(按0.9计)为3.15万亩,新增总产值146.6万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0元计),亩新增产值57.71元,项目新增总产值181.79万元,每亩扣出生产成本19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 : 2。因此,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项目实施,全镇参加项目农户达2000余户,受益人口达8000余人。人均增产玉米达11.4公斤,人均新增纯收入14.13元,同时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如养殖业、加工业等。通过秸杆还田和养殖业的发展,增多,培肥了地力,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白世贵,朱岩利,李舒妮. 玉米、小杂粮高产创建活动浅谈[J]. 榆林科技,2010,Z1:52-55.

[2]兰惊雷,张软斌,贾彬良. 关于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实践与启示[J]. 山西农经,2009,05:30-34.

[3]秦雪娥. 发挥山区种植优势 实现玉米优质高产[J]. 中国农业信息,2010,11:14-1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