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作者:王希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34期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立和有效开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领导重视、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才配备是确保内审工作能够发挥实效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干扰内审工作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内审工作也必然要承担起更加艰巨的职责,尤其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承担着重要使命的事业单位更需要严格的内部审计以规范单位内部经济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内部审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077

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内部审计不再是单独发挥监督作用的机制,而是逐步在基层事业单位不断转型为综合监督与服务型的内部审计。另外,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应当逐步实现财务审计、内部控制、风险事项管理、投资服务管理、发挥咨询职能、全程监督、网络信息化等方面的跨越式转变。另外,要研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工作应当先了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的意义和发展现状,以提出更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分析。 1 内部审计概述

审计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其中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属于外部审计,而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在组织内部。内部审计经历了由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的综合审计四个阶段。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呈现职责范围不断扩大、静态向动态转变的特点。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完全是顺应当时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现代事业单位治理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发展演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版)》修正了“内部审计”的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在增加组织价值和完善组织的运营。同时,内部审计有必要采用一种系统和规范的方法来参与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并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过程效率,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根据这种观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范围已经扩展到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程序。因此,现代内部审计既要关注财务数据,还要关注更广泛的经营领域,在指导和监督组织合规经营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人力和资源,参与和改善组织的各项风险管理状况,以期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为组织增加价值。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管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已经开展了多年,但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甚至有的审计工作人员都不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认为事业单位并不进行生产经营性的市场经济活动,没有必要对成本控制和收入情况进行再次审核,尤其事业单位都是由财政直接拨款,同时还有外部审计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只需要一个会计进行简单的记账就足够了,审计工作不过是多此一举。这是因为大家普遍把审计和纪检看成了一类,而忽略了审计工作对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尤其是有的领导同志,根本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反倒觉得内部审计的存在约束了单位资金使用的自由,因此对审计工作不仅不支持甚至是百般阻挠。在这种情况下,内审工作的开展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2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制度规范

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监督手段,承担着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核的职能,如果在审核的过程中无法保持权威性、独立性和规范性,那么就很难确保公正性和真实性,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而独立性和规范性的根本,一是要确保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二是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合理的机构设置可以赋予内审部门独立的职能职责,避免权力和职务重叠而出现工作懈怠等问题。完善合理的制度不仅赋予内审制度以权威性,更是从内容和程序上对内审工作进行了规范,为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又必须针对内审工作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设置独立的机构和部门,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以提升事业单位内审质量。 2.3 内部审计缺乏人才支持审计质量不高

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一是单位对内部审计不重视,二是单位缺乏经营性的经济行为,三是内部审计部门无法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因而事业单位无法为内部审计岗位提供优越的薪金水平,也就无法吸引到专业的审计人才进入,内部审计质量难以保证。首先是在内部审计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直接的经济往来的合规性审查上,而忽视了对财务的系统性分析。其次是在审计方法上沿用了传统的查错防弊手段,忽略了对新时期新情况的审核,纠错能力较为缺乏。最后是在审计中并未严格按照审计内容进行纠察,而是以领导意志为指导,致使审计本身存在违规。

3 内部审计参与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路径 3.1 事业单位风险环境分析

环境会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不确定性影响。根据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环境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是国家法律法规及政

策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及意外损失等。内部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特点、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人员的道德品质等。为了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结合事业单位运行目标进行风险环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将事业单位运行目标和阻碍运行目标实现的风险系统地加以联系。内部审计首先要列出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关键性成功因素和可能阻碍成功的风险因素,可以运用SWOT模型、KSF模型将识别的风险因素逐一列出,并从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角度分析判断风险因素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同时,建立风险分析矩阵,将事业单位的运行目标与潜在的风险联系起来。 3.2 对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风险识别工作。风险识别就是指对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也就是说,要确定事业单位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保证风险识别的充分性,保证所有重要的风险都被识别出来。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检查和评估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对风险的识别、检查,并提出建议,通过取得的证据来评价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全部识别出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统计预测分析、流程图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因果关系分析、损失清单分析、保险调查法和专家调查法等。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部门识别所有潜在的重要的风险后,会对这些风险的等级进行测量,也就是对这些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部门做出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再次确认,以确定其是否恰当,并修正不恰当的风险评估结果。在风险评估的再次确认活动中,内部审计部门要运用管理工具和技术分析风险。首先,要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风险有效的计量。 4 结 论

内部审计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内审部门或者内审人员自己的事情,更是整个事业单位中每一个领导每一位职员共同的事情,在内审人员对财务及每一项活动进行审计的时候,同样需要相关人员的配合,如果大家对审计工作都缺乏认识,以抵触的情绪对待审计,那么审计工作就难以顺利有效开展。因此,事业单位内部要经常开展内部审计宣传,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传达给职工群众,提高职工群众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同感,促进其他职工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相互配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5). [2]郝爱萍.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财经界,2015(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