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老师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草原的早晨 姓名: 学科年级: 丰勇 一年级语文 工作单位: 金安区东河口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安徽省六安市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五课,它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课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特别是突出描写草原的辽阔,牧民放牧的词语。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读写课文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牧民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我班孩子对草原的认识很少,因为文中所展现的牧民在草原放牧的热闹场景,距离我们这里学生的生活尚有一定距离,这都使学习本课形成了一定难度。所以我尽可能借助网络中的音频、视频和相关文本资料,去粗取精,择优整合,帮助学生初步感悟到课文所描绘美丽景象和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课文较长,我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较差,因此在初读课文时,重在指导朗读,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反复练习,让学生用普通话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 初读课文 ↓ → ↓ 实践活动 → 课外延伸,拓展知识 精读课文 赏识鼓励,教学生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激发情趣,鼓励交流 一、引发话题,激发情趣,鼓励交流。 1、师:小朋友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新地方,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2、师: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 【课件播放短片,草原的早晨。】 【设计意图】此处欣赏短片,满足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可能就对草原充满了好奇,很急切的想知道其真面目。另外,也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及整节课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感知草原宽广无边一特点。 3、师:你觉得草原怎么样? 4、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5、师:是呀,我也觉得草原宽广无边,牛羊遍地。看到此景,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 6、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草原的早晨》。 7、齐读课题。(齐读)指读生字“晨”是个前鼻音,又是个轻声。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8、师: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草原有多大呢? 9、师:你想知道答案,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5课《草原的早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草原有多大呢”、“ 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等问题。课伊始,疑已生,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被点燃,所以教师顺生疑、顺生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 二、初读课文,读通正音。 1、师:想去草原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两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句子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 ⑴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轻读绿色线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再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⑵检查第一字音关。 打破 宁静 羊儿 圈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