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8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甘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是阐明“十二五”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深入贯彻“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成功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利影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可持续发

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全省“十二五”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4%,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100亿元和1554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05%,2010年达到338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9931亿元。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4%和23.4%,分别达到745.3亿元和353.6亿元。“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35万公里达到1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98公里达到2046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16公里,达到2880公里。引洮供水一期、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实施顺利。“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十大超百亿工程”1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新能源和特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完成,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敦煌20兆瓦光伏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2600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1672万千瓦。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原油加工量达到1448万吨,乙烯产量突破7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马铃薯、酿酒原料、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4000万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四个一千万亩工程”和“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加快实施,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粮食生产能力

跃上900万吨新台阶,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958.3万吨,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重点的“六小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10万亩,新增农村户用沼气73万户,解决农村616万人饮水安全,完成农村等级公路改造10.2万公里。

——人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0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1%,预计2010年分别达到13062元和3308元。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实现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完成全省医改方案90%以上的目标。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五年减少贫困人口241万人。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2640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5‰。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任务,预计2010年较200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7.7%和5.8%。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13.4%,提高到2010年的15.1%。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重组和产权多元化改革基本完成,粮食、农垦、流通和公路交通等领域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涉农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到位。开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金昌、天水、白银等3个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省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以资源利用为重点的境外投资初见成效。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面临各种困难和矛盾最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子最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的五年。同时,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特

别是产业结构刚性强、调整缓慢,创新能力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处于全国后位;城镇化水平低,城乡间和地区间发展差距继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低,影响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阶段特征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十一五”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将呈现以下的重要特征。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新世纪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8年实现总体小康目标,但比全国慢8年左右(相当于全国2000年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低,社会和谐、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三类指标实现程度较低。我省面临着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任务,也面临着缩小省内城乡间、地区间发展差距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攻坚克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新的基础。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阶段。随着工业比重达到40%左右、城镇化率超过30%,我省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缩小与全国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和中小城市支撑作用,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加快集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