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景观要素: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称为景观单元。 景观组分: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称为景观组分或景观要素类型。
2、景观的组成结构成分:
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廊道: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 景观结构成分。
3、景观生态学概念: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 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内容:①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②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③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④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研究特点:①强调空间异质性②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③整体性和系 统性 ④综合性和宏观性⑤人类主导性
4、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差异
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垂直关系”,即在一个相对匀质性的空间单元内研究植物、动物、空气、水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而景观生态学研究既包括“垂直关系”,由包括“水平关系”,即空间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总体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5、斑块的类型、斑块的数量化特征、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
按成因分: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和引入斑块四种。
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①由于资源的分布相对而言是持久的,因此斑块也是持久的,具有很低的转化速率②种群波动的动态过程、灭绝和迁移的水平很低③由于同处平衡状态,五种变化近视正常状态下的变化,不存在休闲期或调节期。
6、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内涵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研究物种生存过程的时空耦合理论,既涉及物种的空间分布,又涉及物种的迁移、扩散、存活及动态平衡,它的最大贡献就是把生境斑块的空间特征与物种数量联系在一起,为许多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直接的应用价值则是为自然保护区设计提供了原则性指导,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通过与其他相关理论的结合为景观综合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7、边缘类型:固有边缘和诱导边缘。
边缘效应:在景观要素的边缘地带,由于环境的不同,可以发现不同的物种组成和丰富 度,即边缘效应。
斑块密度的生态意义:①反映了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斑块密度大的景观空隙性高。 ②可以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可能影响一系列的生态过程,如决定一个空间上散布的 种群的亚种群数目,而亚种群数目会影响整个种群的动态和稳定,并可能影响物种间交 流的稳定性。
8、廊道的类型:①按廊道的成因分,可分为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再生型廊道。②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可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③按廊道的空间位置划分,可分为地位廊道和高位廊道。④按廊道的起源划分,可分为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⑤按城市廊道的功能划分,可分为绿色廊道、蓝色廊道和灰色廊道。 廊道的功能:①资源功能②通道功能③屏障功能④防护功能⑤美学功能
9、人工廊道效应:从单纯经济角度出发,城市景观结构是在市中心与交通干线形成的多边形实际梯度场向同心圆理想梯度场趋同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
自然廊道效应: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 心市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促使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称为自然廊道效应。
10、景观连通性:某一空间在延续途中未被其他边界穿插、隔离,并认为该空间是完全相连的。
连接度:景观连接度是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包括功能连 接度和结构连接度。
11、基质的判定标准:①相对面积②连通性③动态控制④基质判定标准的综合应用
12、什么是基质的孔隙度或孔性,有何生态意义? 基质的孔隙度或孔性: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